玉龙喀什河白玉原生矿在哪里
一说起和田玉的几种形态,人们都滔滔不绝。几乎所有玩玉的人都知道有山料、山流水料(当地采玉人对介于山料和籽料之间的玉石形态,约定俗成的一种说法)、子料三种基本形态。还知道子料是由山流水料被河水进一步冲刷而来,山流水料由山料被河水初步冲刷形成,山料则来自山上的原生矿。
这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玉龙喀什河籽玉
他们还知道,羊脂白玉是子料的最好,子料是玉龙喀什河的最好。
你看那玉龙喀什河里的采玉人,都是为了获得世上最精美的子玉而对其趋之若鹜。在长达300多公里的河床里,最多时曾聚集了三千多台挖掘机、铲车和十几万人的挖玉大军。从这里挖出的大量子料源源不断流向全国,流向世界。
近十几年来,让人魂牵梦绕的白玉籽料就是这样像过筛子一样被寻找出来
按照常理,有子料就必有山料,也就是说出产了大量羊脂白玉子料的玉龙喀什河,必有白玉原生矿!
可是几千年过去了,玉龙喀什河上游的白玉原生矿在哪儿,谁也说不清。至今仍是个谜。
现在和原生矿有关的线索仅两个:
一是,1916年湖南督军府谢彬曾被北洋政府财政部派至新疆考察财政。1917年7月,他在洛浦县听到了一个流传很久的传说:“洛浦县城六七日程,玉龙喀什河源山中,有一海子,周广莫知,水深而清,潮现子午。海水所泄,即为河源。泄口之旁,有大玉石,重数万斤,恒发宝光。昔有玉夫数十人,结伴往凿,皆坠水死,后遂以有神护,毋敢犯者。”(谢彬著《新疆游记》)
从这段话看,有两层意思:一是河水源自山中一个大海子。二是玉料(子料)源自海子出口的一块大玉石(在地表上看达数万斤,分明就是玉的原生矿),且有神保护,谁采即死。
二是,在玉龙喀什河一个支流的上源有一个叫黑山的地方,其山古称喀朗圭塔克,是昆仑山主峰之一,海拔7562米,终年冰雪覆盖。它有个山谷叫阿格居改,冰川遍布,海拔高在5000米以上。当冰川下端的冰舌部位延伸至雪线附近时,由于气温较高,高达数十米乃至百余米的冰舌,晴天里不断裂解崩落,雷声滚动,惊人心魄。落下的冰块和漂砾相伴泻入河中,因此,在这里的冰河下也经常可以找到美玉。且大多是块大、质优的山流水状白玉和墨玉。唐玄奘所说的黳玉既是这里产的墨玉。
冰川
为了找到原生矿,千百年来不断有探宝者不畏艰险在高山河谷中上下搜寻。
有意思的是,在玉龙喀什河上游的大山深处,有一个200多户黑山村,它距阿格居改冰川只有30多公里。据《玉石之路》考察队考察,几千年前它可能是古时侯从这里通往青藏高原的一个驿站,最早生活在这里的曾是川藏羌人和中原来的采玉人。现在居住在这里的都是维吾尔人,他们虽然有时候能捡到一些美玉,但大部分还是靠放牧生活。因为他们也没有见过原生矿,只能靠天赐。号称“大富翁”的依明.尼亚孜,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因为捡到一块重约500公斤的大玉而获奖金3000元,至今也没有再捡到一块像样的大玉。也正是因为他曾经捡到的那块大玉,村民们称他为“塔什大叔”(塔什,即玉的意思)。可见靠天赐白玉是何等的稀有!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新疆地矿局曾派地质队员多次到达阿格居改山谷,寻找原生矿。还是有一定收获:在山谷以下发现有白云石大理岩与花岗岩的接触蚀变带(它是于是形成的基本条件),在山麓坡积物中有白玉出现这些足以证明再往上走应该有原生矿,可是再往上走就是冰川了,谁有本事把冰川打开?这或许是大自然的安排:好东西不能一下都给你!细水长流吧。
近些年来,在玉龙喀什河上游发现原生矿的传说很多,还有央视和中科院组成的“玉石之路”考察队,也有各路专家。但始终没见有人开采出来。至今黑山村所在的喀拉喀什乡的人们还在说:翻过冰盖的雪山,有个阿克萨依湖,在那里海拔5000多米冰川下有个玉矿。但由于气候恶劣、呼吸困难,采矿者常因此而丧命。再说,上去采玉的时间很难与冰雪退却时间相吻合,故已多年没有人去采玉了。
看来白玉原生矿是有的,只是非常不容易开采。原因就在海拔太高,空气稀薄,又时常被冰川覆盖,不容易与人们发现它的时间相吻合!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