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坛

北宋“”司马光砸缸”塑像陶瓷缸研究

研究并确认这件瓷器出自“北宋”具有至少二个重要的意义。一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真实存在,二是司马光砸缸时家在开封,那里有个瓷器窑厂(北宋东(或称董)窑)曾经专为官府烧制砖瓦和瓷器,但至今中国古陶瓷研究中没有明确这个窑的瓷器是什么样子以及窑址何处?

司马光出生在北宋年间的开封(汴京),祖籍山西,其父为官

不久前一位弹古筝的(女性)朋友来访,看见这只我正在端详的瓶子,表现出蛮惊讶的样子。我问她,你能看出这个器物表达的是什么?她回答,司马光砸缸!孩子这衣服的样子都像是宋代那个时候的。。。人物太惟妙惟肖啦,她说。

关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真实性,马未都有个演讲(视频)质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他认为,宋代没有“缸”(那时造不出缸这种大件瓷器),只能是”瓮”(大件陶器),再者故事是元代编撰的《宋史》,恐时过境迁,因此可能是杜撰

我简单检索了“司马光砸缸”这个词组,一些比较专业严谨的故事说法是“司马光砸缸瓮”而非“砸缸”
可能司马光砸缸说起来更押韵和上口易懂,所以人们很多地说“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记载于《宋史》,原文这么写的:“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这是正史记载,况且是元朝修的宋史,应当没有理由去帮司马光编造这么个故事。不过跟我们后来常说的“司马光砸缸”不同,更准确的说法还是司马光砸瓮。据说事件发生时,司马光七岁

这件瓷罐高约23厘米,内外施柿红釉,罐肩和右侧孩童的头及另外一些地方呈乳黄窑变色,说它是钧窑釉也不会误会

正面看,缸的两侧有二个孩童,一个举手状(手和石头缺失)、另一个抬缸状,中央下方事实上是那个“瓮”被砸破后随水流出的小孩趴在地上,遗憾的是,这个小孩的右手臂和头缺失了

北宋“”司马光砸缸”塑像陶瓷缸研究_陶瓷

北宋“”司马光砸缸”塑像陶瓷缸研究_陶瓷

北宋“”司马光砸缸”塑像陶瓷缸研究_陶瓷

北宋“”司马光砸缸”塑像陶瓷缸研究_陶瓷

北宋“”司马光砸缸”塑像陶瓷缸研究_陶瓷

北宋“”司马光砸缸”塑像陶瓷缸研究_陶瓷

北宋“”司马光砸缸”塑像陶瓷缸研究_陶瓷

北宋“”司马光砸缸”塑像陶瓷缸研究_陶瓷

网站温馨提示: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
发布于 2020-11-29 23:20:01
回帖3 评论1 浏览 -

回帖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