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坛

国画 禅意人物画 禅宗艺术 器世界国画青年艺术家孙进手绘原稿

国画禅意人物画禅宗艺术器世界国画青年艺术家孙进手绘原稿器世界国画青年艺术家作者简介:孙进 1977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200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8月8日至今为器世界合作艺术家!孙进致力于传统与创新的探索,用笔墨传达内心的感受。其作品在业内界受极高赞誉绘画创作是画家性情的表露,从作品中可以透视出画家的个性心理。画家心绪的渗入,使画家的一笔一画,一山一水都是画家的自我表现。画家心胸是否清净洒脱,可从其画境中得以体验。

纸是文化的载体,从汉代大量造纸开始,文化得以广泛的传播。中国文化随之进入一个绚烂多姿的时期,书法绘画艺术在纸上有了更广阔的舞台。明清以来生宣的发明,并广泛应用到书画创作中,对书画创作又产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影响。中国生宣的性能强调的是渗透性,墨不是在纸上的,而是在纸内的。这样用笔的快慢、软硬、轻重就有了明确生动的表达。每一笔的晕染都会在纸上留有痕迹,使整个绘画过程明确的呈现。画家的每一妙笔或败笔毫无遮拦的展现出来,对作画过程一气呵成的要求更高了。这纸的性能还会在不断老化的过程中提升,随着时间的推移,纸的细微管路会越来越通畅,这样晕散的效果会更丰厚,层次表达会更清晰——纸是有生命的,是有灵性的。
墨作为书写和绘画的主要原料,与砚石结合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的祖先选用了最细腻的“烟”作为墨块的基础材料,又找到了适合把墨块切削开的砚石。这种方式又一次地提供了人性化的多种可能。同样的墨在不同质地的砚台上研出的效果是不同的;同样的墨和砚台,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研出的效果也是不同的。这样不同人的墨,就有了不同的个性。墨是有生命的,墨是活的


茶是活的,琴是活的,纸是活的,墨是活的,作为主体的人——更是活的!人在不同年龄,不同环境和心境中形成的相貌是不同的。或和蔼或威严,或慈祥或恶毒,或欢喜或悲伤,正是人们常说的“相由心生”。眉眼间的些许变化都表现着内心的丝丝牵动。内心随着时间环境而改变,同时改变着我们的行为和气质相貌。然而人的终极追求是内心的幸福与平静,平静是一种“心无挂碍”“能拿能放”的“智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智慧相”便是我们常常在一些得道高人和高僧大德脸上看到的“从容与端庄”。还有更耐人寻味的,更高一层的“智慧相”——便是未来佛“弥勒佛”的超然与让人忍俊不禁的笑,看到他人们便忘了一切烦恼。

  绘画的创作,就是心灵的创作。创作水平的高低,全取决于悟性的高低。老庄哲学与禅宗思想都反复强调悟性要从自身心中去寻找。这与现代心理学对人的潜意识的研究,有惊人的相似处。我们平常心绪散乱,烦躁不安,创作时,就要把心力集中忘怀万虑,去除烦恼,观心见性,自能感应,逐渐进入作画场,就能体现无尚智慧,将自身有形之体,融到无限的天地万物中去。内心有天地的胸怀,日月的光辉,则身心一尘不染,净洁如镜,这样人之性情即可通山川之性情,人的精神就会合于山水的灵性。起心动念,万般皆有念生,发动自体原始潜能生发本性正念,自性清净,体内安知,自体的情绪与意就会达到和天地万物相融合,展现的妙境就会接连先天,贯通后天,智慧通达,构思的创作,就能达到“似与非则为真似”,写其形,比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也。

很多人问我,什么才是美的器具呢,我认为,对于美这个概念应该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人们的内心世界不一样,年轻人觉得个性张扬是美,老年人觉得古朴内敛是美,这和每个人的阅历有关,只要能契合你内心的东西我认为就是美的,如果世界都变成一种统一,那么就单调而缺少美可言,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才是美。
器世界实体店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5号安华发展大厦12公司全称:北京中安卓越投资有限公司:器世界隶属于北京中安卓越投资有限公司,主营粗陶,钧瓷,各类茶具,艺术品摆件,全店商品大部分为艺术大师手工作品,欢迎各界爱茶人士前来实体店体验,分享与交流,关注器世界微信号 qishijie52

发布于 2013-08-26 13:48:05
回帖0 评论0 浏览 -

回帖

列表为空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