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坛

这是老银吗?感觉是铜(挤牙膏用钢丝圈刷白了,呵呵)

这是老银吗?感觉是铜(挤牙膏用钢丝圈刷白了,呵呵)
共5图
这是老银吗?感觉是铜(挤牙膏用钢丝圈刷白了,呵呵) 这是老银吗?感觉是铜(挤牙膏用钢丝圈刷白了,呵呵) 这是老银吗?感觉是铜(挤牙膏用钢丝圈刷白了,呵呵)
46
讨论
引用26楼 ljydzg 达不到那么高纯度。古代提纯技术所限。98/99的都是现代仿的...

大英博物馆对所藏银锭所作研究之二----银锭成形技巧
银锭在铸造时有五种不同的完成方法,每一种都是设计来让看色者查验其纯度。若成份低于公众认定标准,皆无法呈现出效果。图基先生描述广州的那位银匠先试制样品,待达到其所要纯度后才倾注入模。
1. 银液在注满模后成形。金属面光滑平整,表面张力的效果使银锭边缘呈圆角,冷却收缩使锭面中央略呈凹陷(按:砝码锭)。这是在广州观察到的方式。
2. 类似上述方式,有种铸于江苏省的小银锭(按:江苏五两小锭)。为趁金属在凝固时用前插入异物再拔起,造成中心有一如乳头状凸点。
3. 当金属在凝结时以物体施压,将银挤向模型形成边缘凸起,在该物体移开后中心留下乳头状凸点,但其它表面平滑。这是在成都所用方法,如报导所述。(按:四川圆锭)
4. 模型在注入银液之际,将其前后摇动或作圆形晃动,使铸件两端或侧面凸起。当银锭外部凝固后模型平置或斜放((按:如大翅宝银),液态表面张力使其略带弧形,通常仅出现在单边。某些情况下,会有因冷却收缩之故使锭面中央略呈凹陷。这方式铸成者常见其锭面有同心圆式纹路,据说这是在表面凝结时轻敲模型所造成的(Giles氏1878年之报导)。
5. 与前者类似,惟当银锭外部凝固后,用物体在表面施压,导致银液挤向已成形之凸起外缘,并凝结于其内侧。物体移开后留下平滑之表面,偶而会略呈凹陷(按:如上海夷场新元宝)。
由2及3两种铸法所造成乳头状凸起,可见于四川圆锭,在第一篇叙述中,作者有过解说:“在银汁还来不及凝结前,即用坩锅底轻压表面,….形成这类银锭表面中央常见的凸点。”。然而,有些银锭面凸起并非因此造成,如部份浙江圆锭之螺旋式,应为在随后或固化时成形的。依据博物馆实验室的分析,银锭纯度够高才能产生凸点,凝结时间也较短,将坩锅摆在锭面上可避免急冷(譬如在寒冬浇铸时)。有些银锭在银汁注入模后只将坩锅接触液面而已,其边缘即无凸起。亦见底部有凸出之不规则线条,应该是模型有裂隙;但也可能是表皮急速冷却形成的金属薄膜,而表层收缩及其上银汁的压力,使薄膜破裂渗出造成。许多银锭面上有很深的戳记,毫无疑问是纯银柔软且趁热时所为。
经抽取六十件银锭检测,大部份成色在九八五至九九五之间。云南马鞍银除外,约在九六O至九七五左右,有一例仅九三二。杂质成份以铜为主,偶而会找到金及铅,通常难以测出,有些含金0.35%,但无特定对象,其来源可能是原矿开采即有,或熔自有鎏金之旧银饰。含铅量均低,只有云南马鞍银稍高,约0.1~0.4%间。

CRIBB, Joe: A Catalogue of Sycee in the British Museum, London, 1992


原文为《大英博物馆藏中国银锭》,由台湾网友翻译

更多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