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图可以看出,其实硬玉-变性蛇纹岩矿在地壳几个板块边缘都有分布,那么为什么我们都会认为缅甸的翡翠才是翡翠的正宗产地呢?
这个要从我们说的狭义的具有宝石学特质的翡翠成因说起。
翡翠晶体从生成次序上分,可以分为原生结构、变性变质结构和后生结构。
从成因上分,可以分为变晶结构、交代结构和变形破裂结构。
我们说的缅甸新厂的矿脉翡翠,在显微镜检下有非常明显的原生结构:大部分是粒柱镶嵌结构,也有部分是环带结构和斑状结构。
这些原生结构的体现在原石上的特点是:
晶体间隙大,晶体结构疏松(种嫩),因为晶体间隙打手电光有非常明显的散光效果。
晶体颗粒大(肉粗),杂质多(棉重)
晶体不规则排列(不起光)
而缅甸老厂区的翡翠具有非常明显的变质变性结构(二次成岩)和后生结构(多次成岩),是翡翠次生矿,具有较高的加工价值。
在对危地马拉翡翠的成矿研究中发现,大部分的危翠是原生矿(矿脉玉),不是次生矿。
作为小部分次生矿富集区的莫塔瓜河谷断裂带,主要出产的翡翠砾石以浅绿到墨绿色为主,基本没有风化层(原石没有皮壳或者有薄皮,皮下没有雾)。矿层也没有垂直纵深。比较像83玉的“一窝鸡”分布。
PS:八三玉其实是翡翠(参见周经纶的《云南相玉学》),比较典型的一窝鸡分布,1983年开采,开采不足一年就绝矿了。后来市场出现的“八三玉”是台湾人拿B货冒充八三矿的东西卖,后来83玉就成了B货代名词,这情况跟永楚料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