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背后的爱情观ZT
以下转帖:
致橡树》这首诗,听起来就像是一首爱情歌曲,但实际上,它的背后有着一段充满激情与思考的故事。1975年,福建的一位归侨老诗人蔡其矫在鼓浪屿做客时,向舒婷谈起了他一生中遇到的女孩们。在那个年代,公开谈论喜欢的女孩子可是件大胆的事。蔡其矫说,有漂亮的女孩子,但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子,却又很凶悍。他觉得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难。
这首诗不仅是对爱情观的探讨,更是对理想与现实的追求。舒婷用她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独立而又深情的女性形象,让人感受到那种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的复杂情感。
幸福的婚姻各个相似,不幸的婚姻又各有各的不幸。而幸福的婚姻,又都莫不与舒婷的《致橡树》价值观相似,即:自己先做一个对的人,然后再找一个对的人,在经济和人格都独立的前提下,再去结婚。
以下是我的观点:
一开始我都不能理解坛子里讲彩礼,我自己结婚是没要彩礼的,也没想过女性在婚姻中是弱势的一方,做家务、带孩子的问题在我的婚姻中不存在,因为队友比我付出多。经济上双方父母都会补贴小家庭。所以,我从来不认为女性是弱势的一方,即使真的地位、经济上有差别,我还是赞成傲慢与偏见里伊丽莎白的话,他是绅士,我是绅士的女儿,我们地位平等。心理上我从来不认为女性该是弱势一方,婚姻中应该得到所谓的补偿。中国妇女的地位在全世界都是高的,但是不完全是因为高层赐予的,而是在解放前后全社会妇女参与劳动,至少一半以上是全中国妇女自己挣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为何上海女性地位高,其实和上海解放前妇女多为纺织女工,成为家庭经济支柱不无关系。
另外,孩子不是为别人生的,是因为生命本身渴求延续,所以我挺欣赏叶海洋的。当然,我依然相信爱情。也相信人为了感情会做出很多不理性的事。
做一个好人,找一个好人,相互间产生爱情,婚姻大概率能幸福下去。
当然,我也记得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说的,每当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所以,我只想让大家知道,有条件的话婚姻还是应该以感情为基础。我本质上是反对彩礼的。而且,说真的,我认为儿女结婚父母只是应该给个红包而已,红包大小量力而行。我认为像房子这种巨额财产,应该由小夫妻自己挣。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