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女子都戴上和田玉手镯(转)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现在,手镯作为信物的功能越来越淡了,但它仍然是女孩子们手腕上最美的风景线,古典与现代在不经意间暗暗地联系在一起,戴着手镯的姑娘,可能已经不知道古代女性腕上的玉镯常常背负着盟誓的重托了。和耳环、项链、戒指一样,手镯作为一种首饰,被人们作为服装的配套装饰,作为艺术品来修饰自己,作为个人风格、爱好的一种装扮手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运用。手镯的佩戴,其审美功能往往是第一位的。
和田玉由于其矿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其质地的优良。表现在:一是由于其粒度极细,所以质地非常细腻,是古人所谓的“缜密而栗”,为其他玉石所不及。二是温润滋泽,即具有油脂(脂肪)光泽,给人以滋润柔和之感,是古人所谓的“温润而泽”,羊脂玉就是以玉滋润如羊脂一样而驰名天下。三是有适中的透明度,呈半透明,琢成的玉件显得水灵,有生气。四是杂质极少,有的达到无瑕的程度,而且里外一致,是古人所谓的“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或“角愚理自外,可以知中”。
玉手镯一直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饰物之一。玉手镯的构思设计一般都以吉祥、爱情、祈福为主题;佩戴它,人们相信可以具有吉祥、平安、永恒、幸福、富有以及前程远大、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等寓意,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更使之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另外玉手镯还常常象征统一、和谐、典雅以及女性的温柔。
直到今天一直有这样的传说,手镯能保护其佩戴者免于伤害,手镯能够化解各种负面的影响以及给佩戴者带来福气。例如,佩戴手镯的人在偶发事故中可能发现心爱的手镯损坏,然而自己却未受伤害,此所谓“玉碎瓦全”。另一个有意思的传说是手镯里的好颜色可以传遍整个手镯,但这要看佩戴人的福气和对玉的爱惜程度如何,这就是所谓的玉有灵性,《红楼梦》中贾宝玉佩戴的那块玉就叫“通灵宝玉”。
在过去,手镯一直是成对制成的,这来自“好事成双”这样的信念,而中国古代亲人相认这类故事更增加了成对手镯的完美色彩。现今已很少有人成对买手镯了。即便买两只也是自己带一只,一只送给女儿或儿媳,但却不是对镯,口径或大或小,材质也不尽相同。
有一篇文章题目叫《手镯的声音》,其中这样写到:
女子的一截皓腕其实是特别有表现力的,那是一首流动的诗,一曲无声的歌,一阕小令,一个故事。它欲言又止,欲语还休,因为含蓄隐晦,格外具有一种委婉动人的情致。如此说来,皓腕上的手镯,则是诗的韵,歌的乐谱,小令的曲调名,故事的情节梗概――说不完、道不尽、曲曲折折的红颜心事。
戴银手镯的女子喜欢安静,喜欢午夜时分在桌前看书。一天中至静至寂的时刻,听到手镯由于晃动、碰撞而发出的清脆的声音,内心有着细微而纯粹的喜悦,那是一种灯光下独自跳舞的心情。喜欢银手镯的女子,内心是多情而脆弱的。她们的灵魂在遥远的海面上荡漾,却把肉身留在了滚滚红尘之中。
一位画画的女友戴红木镯子,原因是她喜欢木镯子上精巧的雕琢。她还喜欢穿纯棉的衣裙,喜欢平底高帮皮靴,喜欢骑马和浪迹天涯。戴红木镯子的女性是像三毛一般流浪的女子,崇尚简单生活却有一颗最跳跃的心。她喜欢的事情常常是最新潮的:打网球,登山,玩舢板、开敞篷跑车……
戴玛瑙镯子的女性,大多对现实抱一种天真的态度。她可以承认自己是天真的,不过绝不以自己的天真为耻:她相信爱情只在乎真情,跟金钱无关;她相信爱一个人就要白头偕老,此生不渝。戴玛瑙镯子的女子,只要爱上一个人,那多半就会是她最初的和最终的爱。
戴新疆和田玉手镯是什么感受?不戴又怎么知道!
和田籽料的手镯现在真的没有多少是真的,好的白玉山料现在也早已经开采没有了!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