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坛

年过六旬的奶奶,用织女的巧手将2000年前土家族工艺再现


 

 

湘西龙山苗儿滩捞车河村,

藏匿在湖南、湖北、重庆三省市交界的大山里,

古老土家族在这里时代居住。

古村背靠绵延的大山,

面朝悠悠的酉水河,

绿水潺潺,

古树参天,

土家吊脚楼遍布。

 

 

 

传说中,

这里是当年的土王惹巴冲的驻跸地,

几百年后,

这里的土家族后人们依然保持着村庄当年的模样。

卵石护墙错落有致,

水稻田阡陌纵横。

 

 

 

土家织锦

 

 

 

土家织锦就在这一方美丽的山水之间传承不息,

这里的土家女子在十一二岁时就开始跟随长辈学习织花,

青山绿水中,

土家姑娘用手中的织锦,

织出土家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用最质朴的方式传承土家人的民族记忆与审美情操,

编织着土家女子的生命图景。

 

 

 

土家织锦土家语称“西兰卡普”,

是打花铺盖的意思。

它历史悠久,

《后汉书》中的兰干细布就是土家织锦的前身。

土家人织锦的工艺十分严谨,

有纺线、染色、倒线、牵线、装筘、滚线等10余道工序,

全靠手工在古老的斜织机上采取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方法织成。

 

 

表现土家少女的土家织锦


土家人敬畏自然,

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织锦的纹样就是土家人生活的缩影,

自然界的动植物、民俗风情、历史神话故事都是土家人喜爱的创作题材。

 

 

 

构图多以菱形、长方形、斜式交叉等几何图案显其神韵;

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绚丽多姿却不失大方,

设色自由却不失美观,

纹样题材和色彩和谐统一。

 

 

 

 

刘代娥11岁开始就跟随姐姐刘代玉学习织锦。

从纺线、染色到倒线、牵线,

再到装筘、滚线,

一个个工艺流程她都烂熟于心。

几十年来手中的线成了她展现土家山寨点点滴滴,

抒写自然万物之美的刚劲之笔。

 


刘代娥织锦照

 

1986年,

刘代娥姐妹在家乡捞车河村办起了织锦厂,

在这个以“女勤于织、户有机声”闻名的村庄,

她们屋里屋外摆了几十张织机,

繁忙而喜悦,

附近的梁家寨、朱家寨、叶家寨来领料加工的达300多人。

她们生产的小壁挂和口袋供不应求,

刘氏姐妹的织锦生意欣欣向荣。

 

 

土家女人织锦

 

在几十年的织锦生涯中,

刘代娥在苗儿滩、花垣、张家界等地授徒100多人,

搜集传统织锦图案100多种,

经她复制的100多幅土家传统织锦被贵州民委、湖北民委和湖北民院等当作珍品收藏。

刘代娥师承祖传、博采众长,

在传承中求创新,

其作品工艺传统

形式新颖精湛独特。

湖北民院和吉首大学以她的“捞车河土家织锦工艺坊”为点,

在捞车河建立了田野文化研究基地。

 

 

如今年过六旬的刘代娥依然为土家织锦的传承传播奔走。

她手中的牛骨梭子是父亲亲手磨制的,

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光阴,

依然称手称心。

脑中的图案源于几十年织锦生涯,

早已化入骨髓,

织锦于她已是一种人生,

她把土家锦织进了自己的生命。

 

 

土家织锦于2006年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织锦的整体发展却并不乐观。

土家织锦全靠手工,

要用心用情去织,

一幅好的作品要一个多月时间,

价格却不高,

很多曾经的织女都已放弃了这门技艺。

现在的年轻人嫌织锦太苦、收入太低、生活单调,

都不再愿意做织女,

这门古老的艺术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刘代娥 (右)

 

“八月桂花满园香,

妹妹织花正在忙;

桂花虽然香得远,

哪有我土花织得长……”

捞车河村里织女歌幽幽响起,

诉说着土家女儿的勤劳与坚韧……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无论你是喜欢收藏的还是喜欢工匠作品的,都推荐你添加:匠粉,我们每天都会不停的输出对匠粉们的精神食粮,如果文章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希望你给我们评论提出,匠粉期待你宝贵的意见!

 

为了让身边更多人了解非遗,欢迎转发匠粉此文章!

 

 

 


网站温馨提示: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
发布于 2018-01-22 14:10:39
回帖1 评论1 浏览 -

回帖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