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虫,居然被人喜欢了几千年
有这么一个小虫子,从几千年前就受到了人类的重视,被运用到各类的艺术创作中。人们十分喜爱它。
而这个小虫子对于现在我们,更多的,是记载了我们欢乐的童年以及远离喧嚣的故土。这个人间的精灵,就是蝉。
蝉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是一种神秘而圣洁的灵物,被视为纯洁、清高、通灵的象征,古代先民十分推崇它,并且也是当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传统的说法,说蝉有先知先觉的特点,能够预知人们所不知道的事。
而蝉能够在秋凉时从树上钻入土中,到春暖花开之际又能够爬回树上,这样周而复始循环,生生不息,因此古人认为在已故的人口中含玉蝉就可期盼其转世再生。
在遥远的周代,人们认为在棺椁里放上玉器,就能防止灵魂出窍,并以此借蝉的羽化来比喻人能重生。
西周玉蝉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蝉因为生理和生活习性的原因被赋予了儒家的人格文化。
由于蝉生性清高,不食人间烟火,不筑巢穴,加上儒家文化宣传“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便被人用来比喻清高,挂在身上以标榜自己高风亮节、傲骨不屈的品德。
春秋玉蝉
直到后来,骆宾王在《在狱咏蝉》中提到:
“无人信高洁”
虞世南在《蝉》中提到: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清人沈德潜编著的唐诗选本《唐诗别裁》中提到:
“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这些里面所记载说的,都是将蝉生性清高,不食人间烟火,不筑巢穴的这种特性比喻成人的品格,清高高洁。
春秋玉蝉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汉代,玉蝉除了作为陪葬品之外,人们又赋予了玉蝉更多的含义。玉蝉品类变得更加多样,造型复杂,用法不一,有佩蝉、琀蝉、貂蝉、冠蝉等。
一些人以一枚玉蝉佩在腰间,谐音“腰缠万贯”。而一些人将佩挂在胸前的玉蝉取名为“一鸣惊人”,来为自己祈福增寿带来运气,这便是“佩蝉”。
另外,权贵们还将玉蝉装饰于头冠之上,成为权势与地位的象征,“冠蝉”因此得名。
汉代玉蝉
汉代的玉蝉,其线条简练,粗犷有力,刀刀见锋,表面平滑光亮,边沿棱角锋利,翅尖几可刺手,素有“汉八刀”之称。
其后的玉蝉,纹饰渐趋繁缛,有的翅膀竟像苍蝇翅那样撇开,早没了汉代玉蝉的那股神气,特别是器物边沿及翅尖被磨成了圆角,这些特点也成为了判断是否汉代玉蝉的重要依据。
汉代玉蝉
到了唐宋时期,玉蝉便不再作为陪葬玉器,而在民俗文化中大显神通。因为蝉在民间被称为“知了”,所以小孩佩挂寓意“机灵”;成人佩戴则图“吉利”;官员、商人佩戴是为了期盼“大赢”。
唐宋玉蝉
蝉的谐音和形体都成为了人们达到心理意愿的彩头,使人们得到了心理寄托。
可是,唐宋时期却由于战乱的影响,玉料来源相对困难,此时的玉蝉多数用滑石刻成,细部写实味道加重,同汉代相比显得更为逼真。
唐宋玉蝉
明代玉蝉的纹饰线条雕工又粗又深,双翅雕得较薄,腹部厚;翅膀不光有脉纹,还有无数的小圆点,好似透明的一般;蝉腿有许多细小的腿毛,这是明代常用的做法,阴线刻得很密。
在蝉的反面采用单撤刀法,使两翅与腹部分开,两翼张开,腹部凸起,增加立体感。
到了清代,玉蝉便有了圆身蝉和片状蝉两种。
清代玉蝉是写真手法与仿古纹饰同用,用料讲究,纹饰分布稀疏明朗,线条多用阳纹线来雕刻,这是清代的特征。清代后期开始造假,民国时更为盛行。
美玉本就惹人怜爱,雕成玉蝉则常有画龙点睛之妙。玉蝉中,既有玉的温润,也有蝉的清高,二者的结合堪称完美,愈发凸显典雅高贵。
美玉在手,仿佛能听见蝉声鸣起,似在呼唤一个阳光明媚的夏天……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