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蓝碧玺之路(几年来买碧玺的一些经验之谈,带图,完全原创)




真的对不起,让你有些”受伤“,让我有些内疚。这决不针对你个人,只是对一些现象谈出自己的看法。我不敢随便说国内珠宝(包括检测机构)市场实在是烂杂,假货烂货成风,通过文字,广告的渲染,假的也变成真的,顶级的了,让一些不明真相的消费者跟风,最终是自己受伤还不知道。
关于泰国碧玺,我也时而浪迹于国际主要珠宝市场。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等世界宝石集散城市,来自泰国的电气石,连珠宝店的门都进不了的,只在一些小工艺品商店偶尔见到,非常漂亮,比珠宝店成列的世界顶级碧玺还要耀眼,标签经常都标明是Crystal,珠宝界压根就没”泰国碧玺“之说,其原因,或许是泰国碧玺的名声太”好“,不具备宝石独有的欣赏'、收藏、财富增值的价值,如同靓丽的广告照片与名家油画的差异。这可否理解为”泰国碧玺“=工艺品?
关于具体用什么检测仪器的问题,之所以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估计你也是受国内检测机构的影响,一台电脑,一台光谱分析仪器,一台超声波仪器,一台镜头分辨率不算高的显微放大镜,几个手持高倍放大镜和硬度测试仪就开始接活。请原谅我的知识浅薄,也只是个宝石贩子,无法明确回答你的问题。但我曾经参观过世界著名珠宝检测机构:比利时钻石高级商会(HRD),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珠宝检测,不是几台仪器那么简单,汇集了地质矿物学,光学,声学,热核物理探测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学,该实验室的设备就不用多说了,最有价值的是,该实验室保留了几十年来检测的所有石头的各种数据,还有世界主要宝石产地矿物学方面的数据,气象和水源数据,有了计算机比对分析的依据。出的报告非常详细,绝对不像国内检测机构那样有意把证书弄成一个小纸片,不敢多写一个字,因为,这是一字值千金的事情,是需要技术和艺术实力的。
关于胶水老化时间的问题,还未见一篇论文有明确的研究,也不值得宝石行家去研究,除非化学工程师。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肯定会有老化问题的,而宝石是要求能传世的。
关于如何判断是否人工的问题,我不敢在这里谈什么经验之类的,这是猫捉老鼠的游戏,没有穷尽的。其实论坛里有很多帖子很不错的,特别是前几天有坛友贴出的在上海世博会买的祖母绿,碧玺一类的,你可作为参考,这样的石头,看似含含糊糊,没那么多耀眼的光泽,可国际市场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卖石头的商家是不会心虚的。如果经常接触宝石原石,你会明白,纯正的石头,哪有那么多的光泽,所谓的“火彩”重,不外呼是抛光剂加得多而已,除非是你掏到了能进入吉尼斯世界记录的东东。
还想说的是,注胶过油改色的碧玺,也没什么不好的,不同的石头有不同的价位。市场是多样的,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只是,我们不能把它拿来作为欣赏碧玺的标杆
再次拜读了你的帖子,关于宝石消费方面的观点,非常认同,能和这样执着的玩家交流,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并感谢版主,辛苦工作,为我们开辟了这么一个交流的园地。
祝你开心,继续把碧玺玩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