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心理极限,看你能撑多久!
薄遏片刻铢,轻于举鸿毛,在手疑无物,定睛知有形。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为描绘薄胎玉器的精美和轻巧而做。
据说,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薄胎玉器,但因为其成功率低,所以每成功一件,乾隆皇帝就作诗一首以作纪念。
从古到今,我们所能看到的薄胎玉器大多是炉瓶器皿,至于为什么要叫薄胎,也是因为因其玉壁薄如蝉翼而得名。
在历史上,薄胎玉器的发展经历了两次中断:
第一次,相传在成吉思汗西征时期,远程的将领将西域的薄胎玉器和工匠带了回来,因而一度十分盛行。
但这代工匠没有再培养新人,他们去世后,这项技艺就断绝了。
直到清代,乾隆皇帝偏爱这种风格的玉器,专门成立了薄胎西番作。薄胎玉器的制作工艺复杂,耗时耗工,乾隆去世不久,这种工艺再次失传。
直到上世纪30年代,北派宗师潘秉衡致力于研究这项精美绝伦的玉雕工艺。希望能够恢复薄胎玉器往昔的风采。
薄胎工艺学术上称为“痕都斯坦工艺”。
古代的痕都斯坦位于印度北部,包括克什米尔和巴勒斯坦西部,其玉材多为南疆和阗玉、叶尔羌角闪石玉。
这些薄胎玉器很有地方文化特色,最常见的就是在器壁上镶嵌金、银细丝及红、绿、黄、蓝等各种宝石或玻璃,装饰花纹则多为植物花叶,以茛苕、西番莲和铁线莲为主。
除了这些装饰手法,还采用消磨技术,胎体透薄,有
“西昆玉工巧无比,水磨磨玉薄如纸”
之说。
做薄胎玉器必须要用到一种叫掏膛的工艺,在古代这是一门绝技,有的将玉料掏空后,玉壁最薄处厚度只有一二毫米。
据说,玉雕师挖出多重的玉料,买家就得支付多重的黄金。由此可见其工艺价值之高。
薄胎玉器用料非常讲究,一般选用青白玉,而且质地必须非常缜密,不能松散,不能有裂。
因为机器旋转过程引起的震动,可能在做薄的时候会引起漏、炸、冰裂等情况,因而一件精美的薄胎玉器十分难得。
薄胎玉器轻巧、秀丽,薄如蝉翼、轻若鸿毛、亮似琉璃,让人爱不释手,其雕刻技艺也是玉器行中最高深的工艺,要达到
“在手疑无物,定睛知有形”
的境界,能达到这个境界就要求琢玉者“艺高人胆大”,即使肉眼看不见,全凭感觉也能操作。
“薄胎工艺”以其柔美与气度的极好融合,成为玉雕器皿件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但在渐成气候的作品中,造型与纹饰的相类也渐渐令人有“审美疲劳”之忧,大胆突破了玉雕薄胎工艺惯用纹饰的束缚。
把一个充满现场感的动态瞬间,施以现代艺术的设计理念,表现在凝固静止的玉器之上,传达出“动和静”、“金与石”的相衬之美。
这在当代玉雕艺术设计理念上,是一个重要的跨越。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