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坛

画韵薄意

薄意雕刻是寿山石雕中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技法,是由浮雕技法中逐渐衍化而来。

薄意雕刻以“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而著称,比浅浮雕更浅,雕线更薄,也更重意境。即“层薄而富有画意”, 故称薄意,是介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独特艺术。


薄意雕刻艺术面世较晚,只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清康熙、乾隆年间,印台四周雕刻极浅的浮雕锦褥纹和环边不断纹形成是薄意的雏形。至清末明初,著名雕刻艺人林清卿先生吸收中国画艺术精髓,熔雕、画于一炉,以刀代笔,别开生面地将薄雕的艺术提高到新的境地,成为寿山石雕中最富于文人气息的艺术形式。


自此,薄意雕刻受国画影响巨大。作品的题材选择、线条风格乃至于画面的经营布置,常常从文人画中获得灵感,汲取经验。画意与文人审美的交融,造就了薄意雕刻浓厚的“文人画”风格。薄意要以石作纸、以刀代笔,融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将无限表现为有限,百里之势,万千山水浓缩于方寸之间,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


这就不仅要求匠人要有高超的雕刻技艺,更要有深厚的国画水准,只有熟练地掌握了国画的笔墨技巧,才有可能挥洒自如地在石面上刻画薄意。


著名的书画金石家潘主兰先生指出:“薄意者技在薄,而艺在意,言其薄,而非愈薄愈佳,固未能如纸之薄也;言其意,自以刀笔写意为尚,简而洗脱且饶韵味为最佳,耐人寻味以有此境界者。”


网站温馨提示: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
发布于 2016-07-12 15:26:31
回帖1 评论0 浏览 -

回帖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