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翡翠产地重要性,及证书制度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8楼追加几张紫色危料图)
长期以来和其他珠宝不同的是,市场上翡翠只有单一产地,那么其他多产地的珠宝为什么会有产地价值的加成?是稀缺吗?我想“是”,也“不是”,至少不单纯“只是”。
其实缅甸刚玉并不稀缺,价值也不高,稀缺和高价的只是达到宝石级高品质的红蓝宝石,这一点缅甸翡翠也是一样的,达到宝石级种质的缅甸翡翠按比率一直都是很低的,然而无独有偶危地马拉翡翠也是一样,达到宝石级种质的,同样也是极少数。
既然都稀缺,为什么缅甸要贵?
危地马拉蓝水料进入市场时间尚短,要回答这个问题,怕是只能“参照”
1;和田玉多产地已经很久了,熟悉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衡量和田玉品质的,除了常规的玉质,还有非常重要的“油润”,即使同玉质一样,新疆产地的要比其他产地的更润,光泽更舒服。
2;红蓝宝石,一般来说宝石越透明,越接近玻璃越好,可是真正的极品缅甸红宝石,有一种糖浆感散发出的带有荧光的灵动光泽,克什米尔蓝宝石有一种丝绒感散发出的带有荧光的灵动光泽,当然这种光泽和低端货的蒙产生的是完全不同的气质。
可见产地并不是只有一个名字,也不是只靠名字就可以成为优质产地,背后承载更多的是内涵,这种内涵或许应该称为“珠光宝气”,产地代表出身,或是说贵族的气质,即使在同样缅甸翡翠中,仅是内部纯净的高冰冲头货,价值也要远低于散发珠光宝气的冰化地,足可见光泽对于价值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是名门不一定会有贵气,但不是名门一定没有贵气,这大概就是产地会为价值加成的真正原因吧。
我们来看GIA对危地马拉翡翠和缅甸翡翠对比的表格可以看出,危料光泽欠缺的,也恰恰是“vitreous”(玻璃感),这大概就是很多人都说危料缺乏刚性,不起荧的原因吧,事实上同样通过图片对比,我们也看得出来,不是吗?
国外机构可以鉴定产地不错,但是出不出产地证价格也是不同的,事实上早些年莫桑比克红宝石没有大量充斥市场的时候,会多花钱做产地证的商家不多,然而现在产地证几乎是必须的,这是产地多元化以后市场决定的。
很多商家都赞同跑市场的商家,比活在实验室的检测师们更懂料子,或许是这样吧,然而证书是什么?既然商家比检测师更懂料子,国家又何必浪费人力物力去设立检测机构?
我想原因还是在于“监管”和第三方证明要比利益关联的当事人证明更有公信力吧。
这样说或许有的诚信商家会觉得委屈,然而单纯依赖商家的信誉,毕竟不那么可靠,所以才有证书不是吗?不然ABC也没必要出证了,商家说A不就可以了?
有诚信的商家,也有不诚信的商家,消费者无法判断,也无从选择,所以才需要证书,这里请允许我做一次小人,度一下各位君子之腹:
主观上人是会变得,世间各种诱惑又有多少人可以始终如一?最好,最理想的商家也不过是做到消费者的朋友,然而即使是夫妻,曾经海誓山盟,历经时间和诱惑的洗礼之后出现见异思迁的例子,想必也从不绝于耳吧,谁又能,或者凭什么保证至死不渝?
客观上就连资深商家都说了“我看翡翠是看工看色看底子的,不看产地,因为我不会看,所以常常有人拿着个满绿的来问我这是不是木那的?我通常都会笑笑就算,其实心里都在想:这个问题谁知道呢,,,,”
也就是说即使商家想做到诚信,又怎么能保证他不会走眼或是因为上级供货商不诚信而造成无心之失呢?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点,缅甸翡翠已经经过长期市场的检验,宝石级并不会随时间发生种质和颜色上的变化,而危料NaAl (SiOa), with CaMg (Si03)2含量要比缅甸翡翠高8-9%,这种元素的差别会不会造成危料质地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是吗?
我可以问心无愧的说,从始至终,本人主张的都是严谨治学,多看少买。当然钱是诸位自己的,愿意相信商家的判断而去选择的,请君自便,言尽于此,是非好坏,每个人心中各自都有秤了。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