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彩陶钵
口外直径34.4至34.7厘米,内直径28.5至28.9厘米。高约12.5厘米,平圆底直径约11.4厘米
橙红或浅褐色细陶泥质,钵或盆体,口延平外撇,钵身近口延约三分之一向下过渡较平缓,随后大幅度向下收至平底,底圆较小。
陀轮制胎和彩绘。
钵内满绘墨彩,从口延向下绘玄纹五条,紧贴完整形龟纹饰,龟有头、四手或脚,龟身绘细网格纹,龟尾处绘人形双圈二眼。钵口延绘斜篦纹,圆圈间隔,外侧近口延绘波浪纹占外延上方三分之一,余下空白
附记:
马家窑文化彩陶(摘编)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4000年。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1923年-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青海一带调查,其助手们在1924年发现马家窑遗址并进行了发掘。
马家窑文化制陶业非常发达,其彩陶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比仰韶文化有进一步的发展,艺术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陶器制作大多以泥条盘筑法成型,陶质呈橙黄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细腻。许多马家窑文化遗存中,还发现有窑场和陶窑、颜料以及研磨颜料的石板、调色陶碟等。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早期以纯黑彩绘花纹为主;中期使用纯黑彩和黑、红二彩相间绘制花纹;晚期多以黑、红二彩并用绘制花纹。马家窑文化的制陶工艺已开始使用慢轮修坯,并利用转轮绘制同心圆纹、弦纹和平行线等纹饰,表现出了娴熟的绘画技巧。
网站温馨提示: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