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坛

因为你的不节制,让它渐渐离你远去

和田玉分布于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北坡,经长期分化剥解,大小不等的玉石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玉便潇潇洒洒地来到了“人间”。


居住在昆仑山前的先民们在劳动中发现了和阗玉,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采玉的方法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从拣玉捞玉到挖玉再到攻玉,都是先民智慧的结晶。




夏季冰雪融化,这时山上的玉石碎块由洪水携带奔流而下,堆积在河滩和河床中。秋季河水渐落,玉石显露,人们易于发现,并且气温适宜,可以入水。
冬季天气寒冷,河水冻冰,玉石不易发现,难以拾捞;到了春季,冰雪融化,玉石复露出,因此春季与秋季成为拣玉和捞玉的好季节。


拣玉和捞玉是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河流的河滩和浅水河道中拣玉石、捞玉石。
古人在玉河中如何捞玉呢?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所附的捞玉图,给人们以答案。在白玉河捞玉图中,可见人们于月光之夜在河中寻玉。宋应星在书中说:
“凡玉映月精光而生,故国人沿河取玉者,多余秋间,明月夜望河候视,玉璞堆积处,其月色倍明矣。”




“其俗以女人赤身没水而取者,云阴气相召,则玉留不逝,易于捞取,此或夷人之愚也。”




关于捞玉方法,古代文献虽多有记载,然而,由于古代对玉的宗教化,采玉蒙上了许多神秘的色彩,有一些说法不科学。
挖玉是指离开河床,在河谷阶地、干滩等地方挖寻玉砾。这些地方的玉也是由流水带来的,在砾石层之上,或多或少会被沙土覆盖。
由于挖玉付出的劳动很艰巨,获取率很低,因此从事挖玉的人不多,只有当某地已经有了出玉的可靠消息,才会吸引人们去挖玉。




《完璞呈华》一首即描绘了在小胡麻地采玉的情景:
"月出澹云遮,渺渺平沙。眼前完璞见青华。道是似萤萤又细,碧血犹差。终日听鸣鸦,夜夜灯花。水泉声里有人家。举畚朝朝趋社鼓,一路烟霞。”
可见,当时挖玉场面十分热闹。




古代攻玉两种含义:一是指加工琢磨玉,如《诗经小雅》所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是指开采玉,如《穆天子传》中所记周穆王登昆仑山"攻其玉石"。这里所说的攻玉是指开采山玉,即开采原生玉矿。




史料记载的古代采山玉地点,在清代以前比较笼统,没有具体矿山,到了清代,记载比较详尽。




清代采玉矿山不小于6处,主要是塔什库尔干县大同玉矿,叶城县密尔岱玉矿、皮山县康西瓦玉矿、于阗县阿拉玛斯玉矿、且末县塔特勒克苏玉矿、且末县塔什赛因玉矿等。
这些玉矿依旧可以看到古代的采玉坑和采玉人留下的遗迹。




考古学家黄文弼于1929年到小胡麻地考察时,已无采玉者。他写到:为当地人掘玉石之所,旁有干河川一道。
河岸高二丈许,两旁沙积迤俪继续不一,现水已干,惟有泉水南流,当地人即在河中掘起玉石。俗称羊脂玉,以言白润如脂也,现不多见,亦无开采者。




现在的胡麻地,远远地就能看见传说中的玉龙喀什河,如玉带一般,在烈日下,闪烁着细碎的波光,自天边绵延而来。
走近玉龙喀什河才发现,河道很宽,但河水并不丰盈,一半河床裸露在日头下,微微潮湿的河床中,有零零星星的十几人在埋头捡玉。
当地的人说:“这河里的石头都被捡玉人翻了多少遍了,哪里还能捡到玉呢。”




宋代《玉屑》中说到“每岁五六月大水暴涨,则玉随流而至。玉之多寡,由水之大小”。可是,由于地球气温升高,玉河源头的冰川也在缩小。
半个多世纪前,雪线为三千米,现已向上提升了一千余米。由于水势不足,玉河缺乏足够的力量把昆仑山新崩裂下来,无法将玉砾挟带至中下游。再加上其他一些水文上的综合因素,形成积玉已被挖尽,新砾鲜见补充的状况。




而今的小胡麻地再不见“水泉声里有人家。举畚朝朝趋社鼓,一路烟霞。”

网站温馨提示: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
发布于 2016-03-21 18:23:07
回帖5 评论0 浏览 -

回帖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