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坛

自学贴

6
文章&转帖
浅谈和田玉入门级知识 说说和田玉的产地和分类 俗话说,千种玛瑙万种玉,玉料产地错综复杂,而只有新疆产和田玉才是中国传统玉德的真正载体,从孔子到许慎都是以和田玉为真玉。和田玉的产地分布在中国新疆境内,西起喀什的塔什库尔干,东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大约1300多公里的昆仑山北麓中,主要分三段:西段的塔什库尔干段,就是从叶城-莎车-皮山段,其出产玉料较差;中段的和田段,就是从和田-墨玉-洛浦-于田-民丰段,是籽料的主要产地,其出产玉料最佳,是和田玉的代表;东段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从且末-若羌段,其出产玉料较好,是和田玉的另一个主要产区。 和田玉按照出产地的不同,可分为:山料、籽料、山流水、戈壁料四种类型。山料又称盖宝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籽料是指原生矿石经风化崩落被冲刷搬运到河流中的玉石,产地主要有出产白玉的玉龙喀什河,出产墨玉的喀拉喀什河;山流水是指原生矿石被冲刷到河流中上游而形成的玉石,是介于籽料和山料的过渡形态,年代较轻,一般硬度较大;戈壁料是山流水或籽料躺在戈壁滩上又被风沙吹打风化形成的,一般分布在地表,罕见有深埋地下,产量稀少,外形几乎不能伪造。籽料经河水的反复冲刷,剩下的是最坚实部分,所以总体而论籽料质量最好,山流水与戈壁料次之,山料再次。 和田玉按颜色的不同,可分类:白玉、青白玉、青玉、墨玉、碧玉、黄玉六类。自古以来白玉最受欢迎,白玉中的羊脂玉被公认为玉中极品;其次为黄玉,黄玉产量很少,十分珍贵,色正肉细的鸡油黄也是玉中珍品,不亚于羊脂玉;墨玉、碧玉虽然颜色重,离白玉最远,但具备特有的凝重和光彩,加之产量较少,物以稀为贵,可位列第三;青白玉不如白玉白,但有白玉相似的品质,只是在颜色较差,加之产量较多,只能位列第四;色重的青玉位列第五。此外还有次生色,如糖玉是指沁入糖色的和田玉,颜色像红糖一样,如果散糖就是比较大的毛病,糖色是杂色,如果糖色很浓就比较好的做料,适合俏色雕刻;青花料是指沁入石墨的和田玉,沁色是黑色的,如果是点墨就是比较大的毛病,如果是聚墨则是难得的好料,适合俏色雕刻。 说说和田籽料的汗毛孔 对于和田玉爱好者如果是新手,对和田玉还是千头万绪不知如何入手的时候,建议从玩籽料入手,因为籽料相对来说比较好认,而且玉质也是最好的,等盘玩籽料半年以后,弄明白什么是好玉以后再入手其他品种的和田玉。那么如何才能认识籽料呢,这里介绍一种非常简便的方法。有无汗毛孔,是鉴别真假籽料的绝招。籽料表皮上常常充满无数细细密密的小孔,很像人皮肤上的汗毛孔,不是人工可以伪造出来的,侧光或者在放大镜下观察都很清楚。汗毛孔是籽料在河流中受水的冲击而形成的自然表皮面。其实籽料也是一种水产的鹅卵石,所有鹅卵石的表皮都是有汗毛孔的,你只要随便找几块水产鹅卵石,仔细观察他的皮,比比就知道什么是籽料的汗毛孔了,当然一般卵石的汗毛孔要粗些,因为普通鹅卵石肉粗,所以汗毛孔粗。而磨光料表面只有滚磨过的磨痕,绝没有自然状态下的毛孔。汗毛孔充分反映了籽料里面肉的信息,有经验的商家可以根据籽料原石表皮汗毛孔的形态,判断里面肉的质量,汗毛孔越细肉越细,质量越好。所以籽料原石基本是没有赌性的,行家相玉时,根据汗毛孔就可以判断籽料肉的质量,就和老中医可以通过号脉判断病人的病情一样。 行内有句话:“籽料去了皮,神仙认不得”,商家在雕刻的时候一定会千方百计至少留下一块有汗毛孔的原皮,作为身份证,所以凡是没有汗毛孔的籽料都不能认为是籽料,这很重要。 说说和田玉的老熟度 新人刚入门的时候,鲜少能体会到老熟度这个概念,一般都是先会看白度,然后会看细度、密度,后来就是认识水线了,会看脂粉了,再后来,就是会看料的老熟度,对老熟度有一定的把握,就脱离新手的范畴了。 和田玉经常提到的就是脂粉。脂和粉,是两个概念。脂性,一般指油润度,只是一种手感,可不是真能摸出油。粉性,是质感,一种浑厚凝重的感觉。比如那种浓浓的牛奶和白开水相比较有质感,是因为有粉。和田玉的品质由脂粉共同确定,与成分和结构有关。脂欠,粉过,则干涩,譬如玉友们经常提到的俄料发干;粉欠,脂也欠,那料子就水灵,所谓嫩通透,料子干。又无可奈何提到广大的青海料,没办法,太有代表性。如果一块料子脂粉均匀,结构致密,基本无结构那这块料子就是所谓的老熟,外观看,油嘟嘟的,质感浑厚,不喜欢玉的也想摸上一把。 其实脂粉足就是老熟的概念,与老熟相对应的就是广大的脂粉不足或者偏脂偏粉的料子。一块老熟的料子,必定有高纯净度,好的细度、密度和混厚度,而一块生嫩的料子,它也许细度好、密度够,但是欠混厚度,也就是脂粉不足。大家注意,这里并没有说到白度,并不是说白度不重要,而是说在保证玉质的前提下,追求白度,玩了一段时间籽料的人都知道,越白的料子越不容易有好的老熟度,有的白料就是显得很透,这就是料子偏生嫩造成的,又白又细混厚度又好的料子很难得一见,见到了,价格也未必是普通人承受的起的,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白的料子,价格会相差甚远的原因。 说说和田白玉的颜色 白玉籽料一般会分为四类,白料、闪青料、闪黄料、闪灰料。先说说闪青料,一般行家会说买青不买灰,为什么呢,因为闪青的料子一般上了机器加工后会变白,而且闪青的料子浑厚度是一般料子所不能比美的,闪青料里有一种我们称为粉皮青,一上机器就会明显的变白,而且幅度比较大,这里说的变白只是相对闪灰或白料子来说的。关键是闪青料价格相对还是要低些的,但是对于盘玩的价值确是一点都不差,对于现在很多玩籽料,但是没有那么多米的朋友我觉得是上上选,但是最近闪青浑厚的料涨的相当的厉害,所以这就要看运气了! 再说闪灰,为什么不招喜欢呢,因为闪灰的料打个比方就象阴天的天空,暗暗的,没有一丝的亮光。而原料到成品颜色都没多大改,一直都那样,在原料价格方面,灰料子是最低的,一般来说灰料子出浑厚的料不多,一般会出细腻的,如果到了浑厚那样的一般料子会发闷,效果不好,而灰料子带棉的,料松的相对闪青料来说要多很多。 再说白料,一般一堆看着都白的料子里面颜色也会没有一个一样的,时下说的料的白度级别也是每个人自己来分的,并没有国家标准,白料子一般都比较松,细腻的比较少,浑厚的相对来说就更少了。 说说和田籽料的皮子 玩家在购买成品的时候会看皮,因为皮对于大家来说是判断籽料的关键指标。和田籽料的皮色是次生的,一般厚度小于一毫米。真皮不管它是什么颜色玉工雕玉时琢下来的玉粉都是白色的,而染色的假皮则浮于表面,磨下的玉粉是带色的。我们大家一般意义上会比较喜欢枣红皮,红皮,撒金皮等等。大家喜欢的枣红皮是极少长在白肉上的,一般来说,枣红皮青肉的会比较多,大红皮碰白肉的情况要比枣红皮的概率更加低些。较常见的是撒金皮,老话说撒金皮下必好肉,真正意义的撒金皮,金色比较密集,远看是一片金色的,近看是点状的,以老料居多,料的密度和润度不是一般料所能及的。而其他如虎皮、油烟皮、黑皮都是根据颜色来命名的,虎皮的肉一般花比较多,黑皮和油烟皮一般很少有白肉,黑皮白肉价值就会很高,但是高不过红皮白肉。总体上说,不论什么颜色的皮色,如果料质细腻的话,皮色聚集的为上品,聚皮的血统最高贵。什么样的皮色叫聚皮呢,皮色不是散乱的,是一块一块的,整片的当然是最好了,不过很难,如果是稀少的聚皮搭配比较白润的肉价值就不是翻翻那么简单了,如果聚皮的肉不是很好也超过一般皮色的料子,因为很简单,难得所以价值就高了。 说说和田玉水线、棉、裂和浆四种缺陷对产品的影响 先说水线,一般籽料都有水线,对于专业买料来说喜欢水线,因为一般来说带水线的料比较细腻,而在加工的时候会尽量避免水线,一般水线在加工的时候是可以通过俏雕借掉的。说说裂,行家都说十籽九裂,意思是说一般的籽都会带裂,雕刻的时候会想办法借掉,但有时裂是很难完全借掉的,所以不要太计较,当然对于重要部位如人物的脸部有裂是比较大的忌讳,总体上如果不是一道大裂,细小的绺裂是可以接受的。再说说浆,和田玉的浆有死浆、活浆两种,死浆是和田玉先天就有的浆肉,山料居多,这种浆没有利用价值,不可能通过盘完润化;活浆是后天沁入的钙质,这种浆是可以通过盘完润化的,很多玩皮的籽料浆料就是这种料,当然活浆也不可能通过盘完一两年就可以润化的,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这种料一般价格很低,如果通过盘完出彩了,那你可就赚大了,其实玩的就是这个乐趣,玩古玉也是这个道理。再说说棉,和田玉的棉是玉中存在的白色点状、云雾状或花状物质,有的呈一大片分布,有的只是一小团集中分布。棉是和田玉的瑕疵,对玉的品相有较大影响。有的料感觉温润度不够,仅凭肉眼在自然光线下难以发现棉点,但一打灯透光,就可以发现了,这种有棉点的料是低档垃圾料,千万不要碰,因为棉影响玉石的温润度,而棉点是玉质先天就有的,是不可能通过盘玩润化的。
更多回帖
引用3楼 蘑菇GG 看了,好
引用2楼 葫芦宝 您不是来删帖的吧!呵呵,别人给的资料链接,和田玉鉴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