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坛

带着神秘的“性冷淡风”,铜器也可以美得很高级

世界是彩色的,

生活是多姿的,

而有人偏偏钟情于黑白灰的世界。

近年来“性冷淡风”逐渐兴起,

给了我们一种新的审美思考:

单一的,未必就不好看。

黑白灰,也能演绎精彩。

今天粉妹要介绍的是一种,

有点“性冷淡风”的古老艺术品,

它来自云南,诞生于280年前的清朝雍正年间。

叫做“乌铜走银”,纯手工制作而成。

乌铜走银以铜为胎,

雕刻好花纹图案,

将熔化的金、银水填入花纹图案中,

冷却后作打磨光滑处理,

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色,

呈现出黑白(或黑黄)分明的效果。

由于多以镶嵌白银为主,

故称“乌铜走银”。

古典质朴的乌铜走银技艺,

2011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乌铜走银的起源,

相传是在云南石屏地区,

一位岳姓工匠冶炼紫铜时候,

无意中落入一枚金戒指。

之后发现这种“金铜合金”,

经手抚摸,逐渐变得乌黑如煤。

遂在铜器表面錾刻花纹,嵌入银屑,

制成了最早的乌铜走银。

之后经过岳家发展,

做出了乌铜走银,

并规定“传儿不传女,传内不传外”。

乌铜走银制作技艺的第六代传人金永才


现年已经60岁的金永才,

原本只是一个普通银匠。

1982年师从李加汝先生,

最终掌握了这门濒临失传的技艺。

2010年至今开创“乌铜走银传习馆”,

开馆收徒,传承技艺。

几十年来,创作乌铜走银作品百余件

并获得全国工艺美术金银铜奖共40余项

实乃一代工艺美术大师。

乌铜走银的制作工序复杂繁多,

制作工具也相当的传统,

主要有风箱、熔炉、铁锤、油灯、

吹管、钳子、錾子(錾刻花纹用)等,

后来工具更新,

又增加了“皮老虎”和喷枪,

用于加热和走银工序。

“走银”是乌铜走银工艺最精髓的地方。

用纯银或纯金屑填充到图案处,

“走”满为度

这一环节利用的是银与铜的熔点差异。

从金属技术角度,

银的熔点是960度 ,

铜的熔点为1084度。

熔点差只有140度。

稍有不慎,就会把铜与银一同熔化,

即使是大师,

走银这一步的成功率也只能做到70%左右

至于乌铜是怎么变黑的?

那就要归功于最后的“捂黑”处理

用手掌捂起铜器,

待手出汗后,边捂边揉搓。

通过长时间的手汗液与乌铜的接触,

使乌铜器面发生氧化,

生成一层自然的氧化保护膜,

乌铜坯就呈现出乌黑发亮状态,

这也是非常考验技术的一个环节。

金大师作品:乌铜走银龙龟壶


纯手工制作,典雅别致,

古色古香,黑白分明。

金大师作品:乌铜走银手镯

金大师作品:乌铜走银松鹤延年水烟筒

金大师作品:乌铜走银醉酒八仙酒具


沉浸于这黑与白的世界,

心静如水,思绪万千。

愿流传了200多年的“乌铜走银”,

能够一直“走”下去,

让这古朴神秘之美,

得以保护传承,流传世间。



无论你是喜欢收藏的还是喜欢工匠作品的,都推荐你添加:匠粉,我们每天都会不停的输出对匠粉们的精神食粮,如果文章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希望你给我们评论提出,匠粉期待你宝贵的意见!


为了让身边更多人了解非遗,欢迎转发匠粉此文章!


网站温馨提示: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
发布于 2017-09-15 14:59:18
回帖1 评论2 浏览 -

回帖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