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候各种平台,各种新闻都在报道这次公盘的种种。咱也来凑凑热闹,本人因为最近脸很白,兜里也很白所以就去不了现场直播,,缅甸的网速出了名的慢,内比多那么多人在用WIFI网络没瘫痪已经算好了。
公盘上在几个买方资金实力大体相当的情况下,公盘上互相拆台的事情层出不穷。一些商人在对大份多件组合的玉石出价时,会悄悄将最好的一两件玉石反扣在底部,或者用油笔把一些毛料露出的绿色部分涂住,这种被称为埋金鸡的办法是扰乱对手视线,以求减少竞争低价投得这份翡翠原石。 还有一些买家乘人多混乱把好坏原石的编号对调,这个很缺德不知情的投标者用高价买次货。拍卖会结束后,吃亏的买方即使发现问题,也根本查不出是谁做了手脚。还有货主拦标抬标等等…….原本公盘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地方,这两年翡翠加工链上的成本持续上涨。加上投资人群的不断增加 热钱的爆炒,原本就如战场一般斗志斗勇的公盘更加的硝烟弥漫.........
公盘使对货源的争夺变得更为白热化。兜里有钱心不慌在翡翠公盘上市行不通的。为了拿下屈指可数的高货,所有人都不惜重金。更多的买家现在往往采用合股的方式,共同出资竞拍一块石头,既是增加资本的竞争力,也是分担风险。尽管如此风险依然存在。
跟预想的一样这次的翡翠公盘人山人海。一个产业疯狂就不会正常,国内可以例举出很多其他行业的例子,大家心知肚明就好。当资本大量进入这个行业,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公盘上接二连三天价翡翠的诞生,但是最贵的翡翠,一定是戴在脖子上的那块。虽然那个翡翠主人可能并没有花钱。
公盘就像一个大赌局,说到底缅甸始终仍是这个赌局的最大“荷官”,它掌握着发牌权。什么时候向市场释放多少货源,最终是由缅甸政府决定。翡翠是缅甸的第四大财政收入来源。翡翠价格一旦发生剧烈波动,会牵动这条漫长交易链上每一个买家和卖家的利益!
翡翠原石的淘汰率极高,几乎75%的石头开出来是完全要废弃的,能卖钱的也只占25%左右。(当然现在市场上那些公斤料不算在内,那些运费比石头都贵的石头也能叫做赌石?)这样一来,在原石阶段而非成品阶段收税,无疑加剧了翡翠交易风险,加重了买方和卖方的博弈心理。风险必然最终转移到翡翠的成本和价格上来。
1996年,缅甸政府宣布准许私人进行翡翠原石交易后,堵住了缅甸商人边境走私的通道,翡翠交易大多数回到缅甸本地进行。大陆的买家不用再像90年代初的广东人一样,先坐飞机到昆明,由昆明倒夜班车到大理,再从大理搭一天的车到保山,这样费尽周折才能进行一次原料的采购买卖了。他们可以直接飞到原料产地缅甸。如此以监管交易、增加税收为目的的缅甸“公盘”就诞生了。
但对那些拥有货源的缅甸商人来说,则极不情愿接受这种选择。更让他们心存不满的是缅甸公盘的规定给他们增加了风险,如果他的拦标价过高,导致原石流拍,货主需要垫资给公盘买下自己的石头。这无疑给货主拦标施加了压力。平洲玉石协会组织的公盘,就是抓住了这点。平洲玉石协会承诺在平洲举行的公盘,货主本人拦标,不需要像缅甸公盘那样,交纳全部现金,当场提货。货主只用付很少的手续费。如果流标,标的原石将自动滚入下一轮拍卖。这个极具诱惑的承诺完全取消了货主本人的风险,给已经不断高涨的翡翠价格上继续推波助澜。
因为不需要对报价负责,那些炒货的毛料商人完全掌握着对价格的控制权,他们通常自卖自买,先以天价试探,然后在下一次的公盘上略微降价。一年拍卖下来,可能一堆石头没有卖出几件,但是原石价格高居不下。在现在优质翡翠原石紧缺的情况下,这个有价无市的市场只要人气不断,总有急于购买原石的商人高价出手。这相当于让货主回到了传统议价方式上的有利地位。平洲广东南海的这个小镇曾经因为90年代大批生产充斥市场的B货翡翠而声名狼藉,但它通过开办公盘重塑形象,并成为取代云南腾冲 瑞丽 盈江等边境城市的翡翠交易集散地。腾冲附近的瑞丽、盈江等地也成为新的毛料市场,那里是少数民族地区,税收政策比腾冲宽松。腾冲的公司每出售一块毛料要交纳33%的税收,而在瑞丽 盈江,不少印度人、缅甸人开的店根本就不交税,当然价格就低,许多腾冲本地人也开始来瑞丽交易,再将毛料运回腾冲加工。
今年公盘已结束,标王流拍,低价的开标高价弄出。。留下的是惊叹和不可思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