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戒配戴方式及其意义
象征永恒爱情的钻戒是不是应该戴在新娘左手的无名指上呢?答案是当然的了!
这个规定自有它的道理。道理有三,择一为用。
1、左手显示着上帝赐予你的运气,它是与心相关联的,因此,戒指戴在左手上才是有意义的。
2、在古代西方,人们认为左手无名指的血脉直通心脏,把戒指戴在这个手指上,表示男女心心相印,以志终身。
3、还有一种解释,是说中古时代的新郎把戒指戴在新娘由食指数起的第三只手指上,象征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
所以,左手,无名指-新郎新娘们可要注意啊,这是佩戴结婚钻戒时必须遵守的规矩。
在我们的世界里,还有什么物质比坚硬无比、璀璨夺目的钻石更能代表我们亘古不变的爱情?当他将一枚钻戒戴在她无名指的那一瞬,伴随着钻石的耀眼光芒,真爱一生成了永恒的允诺。时间的流逝不能耗损钻石的丝毫光彩,更不应该磨灭我们漫长婚姻路上的点点深情。
钻石与心手相连,铭刻着我们的永誓真爱;而我们的爱情则赋予了它个性、灵性与人性!无论我们是渴求一份天长地久的爱情见证,还是寻找没有任何雕琢感和世俗气的经典信物,今生,只求一个钻戒,只求一份真感情!
名钻坎坷,经历磨难的-沙赫
古印度的戈尔康达地区,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在那严禁异教徒进入的庙宇里,有着光怪陆离的神像。伴随着阵阵低沉的乐声,一条凶恶的眼镜蛇吐着红舌在翩翩起舞。但是,这些东西并不足以使它为外界所知。使戈尔康达闻名于世的,却是几颗小小的光亮的石子。
500多年以前,在戈尔康达河谷,几万印度工人顶着酷热的太阳在挖掘砂石并用河水淘洗,结果在杂色的石英砂石中,发现了一颗特殊光亮的石子。它纯净透明,微带黄色,几乎有3cm长。这就是后来被叫做“沙赫”的著名金刚石。
“沙赫”被送进了当时一位邦君阿麦德那革的宫殿,收藏在贵重的宝石箱里。印度的宝石工匠磨了一些极细的金刚石粉末,再用尖尖的细棍蘸取这种粉末给这颗金刚石刻字。不知道花了多少时间和经过多少困难,才在它的一个晶面上刻了几个波斯文:“布尔汗一尼查姆一沙赫第二,1000年(相当于公元1591年)”。
当时,统治这些邦的是印度北部的莫卧儿大帝。他派了几个使臣到各邦去勒索贡品,但是带回的财物很少,仅15只象和5件珠宝。莫卧儿大帝在盛怒之下,派大军攻进了阿麦德那革统治的邦,夺走了他的全部宝物,其中包括这颗金刚石沙赫。后来,杰汗沙赫继承了莫卧儿帝国的皇位。这位皇帝不仅是鉴赏宝石的行家,而且自己也会琢磨宝石。于是,他亲自在这颗金刚石的另一晶面上又刻了几个字:“杰汗格沙赫之子——杰汗沙赫,l051年(公元1641年)”。在这两次刻字之后,这颗金刚石也就被人们叫做“沙赫”。
就在杰汗沙赫聚精会神给宝石刻字时,皇宫中酝酿着阴谋。他的儿子策划夺取皇位,把父亲的权力和财富攫为已有。经过长期的明争暗斗,儿子奥朗则布在1658年终于把父亲关进了监狱,自己做了皇帝,成为这颗“沙赫”的新主人。1665年,法国著名旅行家和珠宝商塔维密尔在印度游历,受到了新皇的招待,并有幸见到了他的一些宝石,其中有历史名钻光明之海、光明之山和沙赫。塔维密尔描写道:“在莫卧儿大帝宝座的对面,悬空挂着一颗重量约90克拉的金刚石,周围环绕着很多粒红宝石和祖母绿。这颗金刚石挂在正面对着皇帝的脸的地方,使皇帝在宝座上能直接看到它,这样做的目的大约是给皇帝辟邪。这颗辟邪的圣物正是金刚石沙赫,它拦腰又被刻上了一条深槽,使人们能用丝线或金丝把它牢固地吊在空中。
1687年,奥朗则布干脆占领了戈尔康达地区,独占了这里出产的宝石。1707年奥朗则布死后,莫卧儿帝国开始逐渐解体,昏庸、贪婪而又暴虐的继任统治者们使它进一步汾煭和衰落。
1739年,波斯的纳狄尔沙赫率军侵入印度,占领了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德里,进行抢劫和血腥廜摋,1740年满载财宝返回波斯。金刚石沙赫作为战利品,落入纳狄尔手中。它被第三次刻上:“卡杰尔,法塔赫,阿里沙赫”字样。经过这几次刻字和刻槽,沙赫的重量由原来的95克拉成为88.7克拉。
1829年,皒國驻波斯大使在首都德黑兰被人刺死,沙皇皒國威胁要报复。为了平息沙皇的怒火,波斯派王子霍斯列夫·密尔查率领代表团到彼得堡谢罪。王子送给沙皇一件宝物,就是这颗饱经沧桑的金刚石沙赫。它的价格在当时看来,相当于一个大使级外交官的性命。
此后,沙赫一直保存在皒國。
透视以色列钻石
在以色列地理环境大多为岩石沙漠,有一半土地是半干燥土质,气候是多阳光、少雨水的天气,所以水源的取得为以色列自三千年前执政者最伤脑筋的事,自大卫王建立耶路撒冷时,他也就选择有泉水的高地建成,然而城市往低处发展,将高地的泉水建立输水沟网,专输往低处,让整个耶路撒冷的人民都有水用。1960年,以色列建立国家水道的水源输送网,将北部的水源送到较干旱的南部,接着的水源开发计划有人造雨、污水循环再利用及海水去盐等。
由于自然资源的缺乏,因此以色列的工业朝向生产商附加价值的方向发展,也就是主要以技术、研发为基础的产品,钻石加工出口也就成了以色列的重要工业,在以色列政府的扶持及金融机构的协助下,快速成长,加工钻石的出口以近10年来看,由1990年的27亿美元升至1999年的44亿美元,10年增长7成,早在7年前,以色列的钻石切磨成果,尚未达到最佳水平,到了7年后的今天,它的切磨师的技术不断改进,目前以色列的车工,可以用一句“没话说”去形容它的技艺。同时,以色列的加工业,也不断引进新的技术来减少损耗,保留原石重量达到最大限度。即如使用多年的雷射切割机,以前没用雷射时切开一颗钻石原石就需要几个小时,改用雷射切割技术后,很快就会切开钻石原石,当即就能把钻石切割前的粗胚切好,再经细部切磨,这样可节省很多人口和时间,使钻石加工的成本消耗降低限度。另外,有一种新科技是“原石扫描器”,使用该机器可以帮钻石商的大忙,它可以将原石以360度扫描出整个外部形态,影像在莹光屏上显示出来,再输入接近原石外形的钻石型式叠入原石外形内,找出能保留最大原石的形式来作切磨,让损耗降得更低些。?
早期在切磨原石前,先找出原石的碎裂点,而后进行切磨,往往一颗原石在切磨好后,最大的只剩下原来的三分之一,而且慢慢地磨,一颗钻石要磨上要几天,现在用这种“原石扫描器”与“雷射切割机”,让钻石不但能保持有原石最大体积,而且缩短制作时间,使加工的成本不断下降,从而使以色列钻石立足世界更有竞争力,让越来越多的外国购买商涌进以色列选购钻石。
“世纪之最”与“世纪之钻”
当人们认识了钻石之后,钻石便以它的纯洁、坚硬、璀璨夺目散射出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力。自4000年之前,钻石在印度被发现后,直到十八世纪之前,巨富的印度历代王君是世界上唯一的供应者,到十九世纪下半期才有所改变。由于印度的钻石矿源逐渐枯竭,代之而起的是非洲钻矿的崛起。从而使本世纪成为钻石史上最具魅力的时期。
大凡钻石业的人士都知道,堪称“世纪之最”的库里南钻石晶体的发现是本世纪初(1905)人类钻石史上的一大奇观。而被冠之以戴比尔斯“世纪之钻”的问世成为本世纪末(1991年)人类钻石史上的精彩之笔。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枚称得上世界钻石史之杰品都源于南非的普里米亚矿区(Premier Mine)。毫无疑问,普里米亚矿正是以出产世界名钻而享誉天下的。
普里米亚钻矿是位于南非德蓝士瓦(Transvaal)的一座金伯利岩筒矿。原为一片农场地。一九O二年,来自约翰内斯堡的一位富有的建筑承包商托马斯.大库里南(Thomas Major Cullinan)和一位探矿工作者珀西瓦尔.特蕾西(Perceval Tracy)二人以52000英镑买断了这片场地。随后,俩人组建了普里米亚采钻公司。一九O五年一月一个傍晚,正在采矿作业的矿工对地面经理FGS.威尔斯先生说,在露天矿壁上有一块闪闪发光的东西。威尔斯下去时便发现了这颗惊人的晶体,大得连手掌都遮不住。铲掘后重达3106克拉。这就是以托马斯.大库里南的姓氏命名的库里南钻(Cullinan Diamond)。当时的德蓝士瓦政府为此不惜斥资15000英镑买下了这枚大坯钻。并在英国国王爱德华(Edward)七世六十六岁生日时作为礼物进贡王室。对这枚不可多得的稀世之宝,英王室决定交由约瑟夫.阿斯切(Joseph Asscher)和阿姆斯特丹一家公司(Company of Amster-idam)进行分割切磨。在对它实施切工之前,曾对它的晶体结构进行了长达六个月的观察,最后才将它分切成九枚大光钻和九十六枚小光钻。其中享有“世纪之最”美誉的就是今称谓的“库里南一号”钻——也称非洲巨星(Great Star),净重530.2克拉。英帝王为显示其权势,便将这枚重530.2克拉巨钻镶嵌在1661年制作象征英帝王权势的权杖上、目前这支镶嵌着库里南一号钻的权杖与其它皇冠珠宝同存于英国伦敦塔的珍宝馆内。至今,这枚被切磨成梨形,有74个折射面的库里南一号钻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切割成型的钻石。因此被誉为本世纪钻石中的“世纪之最”是当之无愧的。
现代钻石之父:达文尼
达文尼1605年出生于巴黎,父亲为新教徒,他自幼喜爱地理和旅游,22岁时便游遍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在1631年至1633年短短三年时间,他曾六次东航至印度等地。他是最早观察记录印度这一古老钻石开发地的欧洲人,并记录下了他在航海途中所经历的惊险刺激及海盗与强盗的争战。在1676年他出版了“达文尼六航记”,其大部分内容都涉及钻石,备受欢迎,并先后译成了英文和德文及意大利文。
达文尼是历史上最早跨大洲经纪珠宝的商人,更重要的是他为全球认识钻石、开采钻石和传播钻石知识起到了先导作用,并打开了欧洲与印度的钻石贸易通道,因此,被称为现代钻石之父。
常林钻石--中国第一钻石
常林钻石--中国第一钻石
中国的钻石文化历史悠久,据说早在公元前300年前在蒙古皇帝御座上就有钻石镶嵌。老子《道德经》中有关钻石的论述可能是最早的文字记载。
相传在明朝年间,在湖南沅江流域就有钻石发现。但都是零零星星的。真正大规模的寻矿工作开始于50年代。我国钻石主要产自山东、辽宁和湖南等地,现已在16省区发现有钻石。我国已探明的钻石储量居世界第六位,目前产量居世界第十位。
目前我国现存发现的最大钻石为常林钻,是1977年12月21日,山东临沐县发山公社常林村的一位女农民在耕地时发现的,重157.77克拉,呈八面体,质地洁净、透明,淡黄色。
据讲,中国最大的钻石曾是“金鸡”钻石,也发现于该地区,重217.75克拉,但在二战期间被日军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粉红色名钻:光明之海
粉红色名钻:光明之海
名钻光明之海的音译名称,叫做“达亚伊诺尔”,又称大莫卧儿,1958年后又改名为“光明之眼”。它的原石在17世纪初,发现于印度戈尔康达地区著名的科勒尔矿山,前面谈过的名钻柯伊诺尔(光明之山)的原石,也是在这里发现的。
光明之海原石的重量已不清楚,有记载说可能是787克拉,这块宝石的最可珍贵之处,是由于它是最大的一块粉红色的宝石金刚石。
光明之海最初属于古印度南部的一个王公米尔基摩拉,后来进贡给统治印度北部的莫卧儿皇帝杰汗沙赫了。光明之海和另外两粒也在戈尔康达地区发现的名钻沙赫及光明之山(柯伊诺尔)一起,在莫卧儿皇宫里珍藏了多年。后来经古印度工匠将它琢磨成一粒重约300克拉的高玫瑰花形钻石。
在“历史名钻沙赫”节中谈到,莫卧儿皇帝杰汗沙赫被他儿子奥朗则布阴谋推翻,奥朗则布自己当了皇帝,占有了莫卧儿宫廷中的全部宝物,其中包括这粒“光明之海”。
法国旅行家兼珠宝商塔维密尔于1665年到印度北部游历,受到了皇帝奥朗则布的接待,并让他看了莫卧儿帝国宫殿中珍藏的宝物,其中有名钻“光明之海”、“沙赫”和“柯伊诺尔(光明之山)”。据说“光明之海”和“光明之山”都镶在皇帝的宝座上。“光明之海”为粉红色;“光明之山”为淡蓝色,而“沙赫”则是淡黄色。
公元1739年,波斯国王纳狄尔沙赫串大军攻入莫卧儿帝国首都德里,名钻“光明之海”和“沙赫”、“光明之山”一样,被当作战利品运回了波斯。自此之后,“光明之海”一直藏在波斯(今伊朗)的宫廷中。大约由于它那古老的高玫瑰花外形不美观,曾改磨过一次,重量减为176克拉。
1958年,当时的伊朗国王巴列维结婚,专门请世界著名珠宝商哈里·温斯顿制作了几件首饰。其中一件是王冠,王冠正中镶了一粒巨大的粉红色钻石,重约60克拉,它是用名钻“光明之海”再次改磨而成,并且改名为“光明之眼”。在光明之眼的四周,镶了大量粉红色、蓝色、黄色和无色钻石,其中在“光明之眼”上方的重10克拉的黄色梨形钻石,也是著名珍品。
优瑞佳(Emreka)南非第一颗钻石
优瑞佳,又名欧瑞利(O"Reilly)。原生石重21.25克拉,它是在南非发现的第一颗钻石,虽然其重量不大,但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使它成为世界名钻。
优瑞佳钻石是在1866年,由南非的一个牧童在砍柴的路上发现的,当时他见到这个亮亮的石头,觉着好玩,便拿回家去让妹妹玩耍。后来牧童的母亲无意中给来作客的修克(后发现名钻南非之星的人)提起这块石头,修克建议用它划刻玻璃,果然玻璃被刻了一道痕迹,便开始怀疑它可能为钻石,但仍没太上心。一年之后,有一个叫欧瑞利的猎人自告奋勇,愿带它去哥士堡鉴定。最后经几方专家综合鉴定才确认其为钻石。并将其以欧瑞利的名字命名,又名为优瑞佳(Eureka),意指“我找到了”,亦含有南非终于找到了钻石之意。1867年后,该原石被切割成10.73克拉的椭圆形钻石。1966年戴比尔斯公司将其买下,并将它送给现在被称为世界钻石城的开普顿的开普顿会议,陈列供人参观。
结婚钻戒三百年的浪漫故事
十五世纪:1477年,奥地利马克西米连大公与法国的玛丽公主首次将钻戒作为定情信物。拱形钻石,是今天方钻的前身,被有来镶成哥德式M字母,系玛丽与马克西米连永结同心的象征。容颜容易老去,体力亦日久衰竭,但莫名的恋情像钻石般始终如一。
十六世纪:在结婚仪式上交换结婚钻戒风俗要趋于成熟。钻石深远的内涵与玲珑剔透的外表,令它成为定情及婚礼不可或缺的信物。16世纪是文艺复兴最为兴旺的阶段,洎甴、幸福、平等被着力宣扬,大胆追求爱情是其中重要的主题。文豪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将爱的真、善、美渲染尽致:“我的眼睛享有你外表的仪态,我的心,占有你的内心的爱。”“只要人还能呼吸,眼睛能看清,我的爱就将流传并给你生命。”爱是文学中最有生命力的主题,也是爱缔造了结婚钻戒。约于1600年,意喻合二为一的双环戒指又我了一层浪漫象征,就是以紧握的双手代表信心的。指环的末端是一双手,两手相握时,指环便合二为一。“两手相系一心,互相连结,是我们熟悉的标记。”此戒名叫“爱的蜜语”,此话来自英国诗人韦兹。
十七世纪:伴随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新的意识形态纷纷出现,弥尔顿的诗歌、莫里哀的戏剧都反映这些新思潮。而对于爱情的颂扬一直未有间断。此间的结婚钻戒还刻有文它,诸如:“神配俣的,人不可分开。”十七世纪的戒指更典雅朴实,众多的钻石围以黑色或蓝色闪耀珐琅的设计,皆拥有其温婉及尊贵的品格。詹姆士二世——斯图亚特王子的婚礼,王子以双亲的婚戒套在新娘子波兰公主的指上,时为17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