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坛

【转帖】走出和田玉、和田籽儿的误区!——谈宝石鉴定和市场上的“和田玉”。

27
文章&转帖

又可知,大量的籽玉未必来自和田的那两条河流,何况还有更多的根本不是籽料,而是滚料。

  如果说上面的“滚料”还好鉴别的话,那么还有更高级的造假皮色,来应付不同的高手:

  一、把品象不好很难出手的低档籽料烧出假皮,即使以汗毛孔等方法也难分辨出是否籽料原色,从而被艳丽的皮色所吸引,卖出高价。

  注:下面引用新疆检测中心岳工对此类问题的回答作为参考。

  鉴定师岳工 回答于:2006-3-8 16:19:00 (新疆宝玉石检测研究中心)
  搅拌机滚磨的技术掌握的好了,做出来的东西与自然的一样。
您可以想一想,自然界中的子玉也不是都滚磨的很好,有些是在河流的中上游捡到的。

  鉴定师岳工 回答于:2006-3-8 16:21:00 (新疆宝玉石检测研究中心)
现在子料的所谓“汗毛孔”很多是人工制作的,以此鉴别子料并不可靠。

  二、将“滚料”加皮(不是染色)掩盖痕迹,一般用于较大的籽料,将玩家的注意力吸引到对皮色的鉴别上,而忽视了对肉质的注意。

  三、上等籽料在本身带皮,皮色不艳丽的情况下,在自然皮上加色,从而达到皮色鲜艳,价格翻倍的效果,也可称为“加强皮”。

四、利用生成籽料皮的天然矿物质用一种独特的配方缩短皮子形成时间,在很短时间里使材料上形成他想要的各种皮色沁色,因为这种皮色的形成过程完全模仿了天然过程,极难分辨!

  也别怪人家费尽心机、想方设法地“做皮”,因为太看重皮色、“重表不重里”几乎是近年玩家的通病,其根本原因还是听信籽料炒作,而自己不能辨料,认为既然白籽肯定是好料,那就买白籽吧, 却在实际操作中连什么是白籽也拿不准,只好凭借皮张来肯定是否为子料,最终堕入盲目追求外皮却忘了玉质才是精髓。玩玉者的这种风气,又进一步反向影响到市场销售,形成了当今和田玉全靠卖皮赚钱的怪圈!所以一些玉商进货时,一般偏好满皮或大红皮的件头,专挑玉质杂混、色泽黑青的,认为物美价廉,花三四百元钱就买到了这么高级的红皮玉器。姑且不论这皮张是真是假,或是人工加色,就算全是真皮,没有好的玉种,那是一点价值都没有的。玉器行的人背后戏称这些专买皮的人为“空子”。而即使有皮色,如果不是好皮,也一样不值钱:

更多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