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一段被我们遗忘的文化
我国沉香文化的初始阶段
早期由于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原因的限制,我国香料以草木香为主,汉代随着疆域扩大,东西方贸易往来,大批树脂类香料进入,国人开始使用沉香。佛教传入中国后,沉香便成为我国士人礼佛的圣品,中国的沉香文化和佛教紧密相连。《汉武故事》载有汉武帝在甘泉宫烧香礼佛的故事。
汉代香料的使用主要燃香为主,在用香时树脂类香料和草木香配合使用,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香具—博山炉。汉代流行神仙地方术和黄老之学,传说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仙山就是“博山”的意思。博山炉的设计很特别,炉盖上面镂雕山峦、云气、象征“三座仙山”的意境,工艺、造型绝妙,所以在汉代只有皇室贵族才能使用。
沉香文化的休眠与发展
在繁荣的背后是对沉香资源的进一步掠夺,直到鸦片战争拉开中国的百年动乱序幕,沉香稍作喘气的时机。动乱期间我国的香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遭到冲击,而在民国时期,沉香文化已经出现断层,但还要少数富庶家庭保留着使用沉香的习惯。
中国大陆直到改革开放前后沉香文化方才慢慢复苏,如今国家发展昌盛,在经济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高峰,香文化再次悄悄回归到了百姓生活,回顾历史,香文化的盛衰就像一个指标在告知国运发展。
从秦汉到当代,中国沉香文化发展的两千多年间,大致可分为佛教用香、王室用香、文人用香、百姓用香四大分支,各大分支主次有序、先后影响,又相互交织融合,其中以佛教用香作为主线牵引其他分支。在佛教传入中国前,沉香仅仅作为珍贵的熏香用料,并未赋予文化或精神价值。佛教用香与皇室用香又影响了文人用香,文人多用香修身养性、开启心智,少数文人亦透过沉香寻求精神灵魂层面的超脱。佛教用香与皇室用香还影响到了百姓用香,但文人用香的普及,却是百姓用香的真正“推手”,使香文化全面渗透了社会各阶层。百姓用香则多用于祭祀、拜佛、日常生活。到了现在,各类用香文化基本融于一体,打破了所谓“权贵”“高雅”“文艺”等壁障,回归到用香的本质。也许,这种回归也是佛家的一种方向,并验证了沉香文化以“佛教”为核心的发展规律。
在新时代,品香饮茶已逐渐取代美酒佳肴成为社会流行趋势中抢眼的一道风景,让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享受片刻的舒缓,在悠闲假期中增添一笔亮丽的色彩,在美满生活中保留了一份健康。虽然曾经辉煌的香文化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当年稀世珍品的沉香也逐渐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中,但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更多爱香、懂香的人始致力于传统香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昌盛,我国沉香文化也必将焕发蓬勃的生机,并展露出美妙夺人的千年神韵。经过百年磨难,我们重新面对沉香,重新审视历代的香文化。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