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中国蓝
不得白芨花不开
不经八卦蝶难来
不受水浸石磨苦
哪能留得春常在
——景泰蓝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
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
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后来又因多用宝石蓝为底衬色,故而得名“景泰蓝”。
2006年,景泰蓝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舶来之子,终成皇室正统
元末,一道异域之风吹至中华大地——大食国工匠将本地烧造技术及原料带来中国,其制品,被称为“佛朗嵌”。
“佛朗嵌”艳丽妖娆,与国人素来喜爱的清雅、雍容之趣大为不同,一度被称为“鬼国窑器”。
然而,这位舶来之子很快汲取中华文明,与我国青铜、玻璃、陶瓷、釉料、掐丝镶嵌等工艺融合,开始在九州大地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景泰蓝华丽中蕴藉简约,艳丽中彰显雍容,深得王公贵族推崇。
与雕漆、玉器、象牙雕刻并称京城“四大名旦”,亦位居“燕京八绝”之首。
早期的景泰蓝藏于深宫之内,被打上“御用”烙印,成为昭示皇威之物。
从太和殿内的香炉,到雍和宫里的烛台,景泰蓝遍布宫廷,以其珍重华贵,展现皇族的富有、高贵及唯我独尊。
其地位,已然跃居金银器之上,市井之民绝难一亲芳泽。
繁复的工艺:绝技高天下
“不得白芨花不开,不经八卦蝶难来,不受水浸石磨苦,哪能留得春常在。”
说的正是景泰蓝制作关键的步骤:掐丝、点蓝、烧蓝、磨、镀金。
叶圣陶先生曾在《景泰蓝的制作》一文中,描述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涂了三回烧了三回又磨了三回。”
可见,景泰蓝制作工艺是多么繁复。
制胎
用铁锤敲打紫铜片形成铜胎。
掐丝
拿扁铜丝粘在铜胎表面上。
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
工匠能自由地在铜胎上粘成山水、花鸟、人物种种图画,当然也能按照美术家的设计图样工作。
他们对于铜丝好像画家对于笔下的线条,可以随意驱遣,到处合适。
点蓝
工人用挖耳似的家伙舀着色料,填到铜丝界成的各种形式的小格子里。
整个表面填满了,等它干燥以后,就拿去烧。要填到第三回,烧过以后,色料才跟铜丝差不多高低。
烧蓝
烧蓝工人把涂好色料的铜胎放在铁架子上,只要几分钟工夫,提起铁架子来,就看见铜胎全体通红,红得发亮,像烧得正旺的煤。
打磨
先用金刚砂石水磨,目的在使成品的表面平整。
磨过以后又烧一回,再用磨刀石水磨。最后用椴木炭水磨,目的在使成品的表面光润。
重复四五次,直至色釉与铜丝高度相平。
镀金
金镀在全部铜丝上,方法用电镀。镀了金,铜丝就不会生锈了。
▲林徽因作《夔龙纹对罐》
中国传统技艺集大成者
景泰蓝集造型艺术、装饰艺术、环境艺术、空间艺术于一身,制作过程糅合青铜工艺、瓷器工艺、手工绘画及雕刻技艺于一体,可谓中国传统技艺集大成者。
其制作,亦要经过无数工序,反复砥砺,终成一器。因其千难万难,故而珍之重之。
“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正是这种种的不易与高贵的品格,让景泰蓝艳压群芳,成为一国之象征。
外交舞台怒放华彩
1793年,载着庞大英国使节团的船舰驶入中国港口。
为首的马戛尔尼,代表大英帝国将当时最先进科技的天文地理音乐钟献给乾隆。
作为回赠,乾隆将[景泰蓝]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品“赏赐”给他们。
这是清政府外交史上的一个细节,却是景泰蓝以中国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身份,出现在国际外交场合的开始。
▲2013年6月27日,国家主席请不要输入违禁词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韩国总统朴槿惠举行会谈。
▲四海升平——apec期间,送给各经济体领导人的礼品之一。最大直径21cm,代表21个经济体。
▲一帆风顺——请不要输入违禁词汇主席出席俄罗斯索契冬奥会,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
▲喜凤瓶——赠给韩国总统朴槿惠。韩国自古崇尚“凤”文化,时任女总统,而我国崇尚“龙”,寓意中韩“龙凤呈祥”。
继往开来的文化传承
从中华古老的民族文化中,汲取经典的景泰蓝国粹。
景泰蓝在新的时代换发出了别样的精彩,从器物到饰品,再至服装,景泰蓝的技艺正在滋养着现代文化的创意。
网站温馨提示: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