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坛

抛砖引玉的谈一谈琥珀鉴定

事先声明,小女子纯属纸上谈兵= =汗,关于琥珀鉴定多是谷歌、百度而来滴。欢迎各位指证哈~
首先是外表:
眼观:真正的琥珀给人的印象轻柔、温暖,散发着光泽;而很多合成品摸起来较重、较冷。琥珀在形成过稃中必须要经历一些使它不完美的过程,比如带有气泡、残片、裂纹。如果一条琥珀项链的每个珠子都非常相似且透明,或者琥珀内含的昆虫很完成,那就很可疑。琥珀中一般会有漂亮的荷叶鳞片,从不同角度看它都有不同的感觉。假琥珀透明度一般不高,鳞片发出死光,不同角度观察都是差不多景象,缺少琥珀的灵气。假琥珀中鳞片和花纹多为注入,所以大多一样,市面最常见的是红鳞片。
手感:  琥珀属中性宝石,一般情况都不会过冷过热。而用玻璃仿制的会有较冷的感觉。
紫外线照射:  将琥珀放到验钞机下,它上面会有荧光,淡绿、绿色、蓝色、白色等。而塑料假琥珀则不会变色。
磨擦带静电:  将琥珀在衣服上磨擦后可以吸引小碎纸屑。

实验:【这个会对琥珀造成损害,最好不做或者少做】

乙醚实验:也就是用洗甲水做实验,用琥珀粉高温压制的再生琥珀虽然外观很接近天然琥珀,但是如果抹上一点乙醚,几分钟后就会有发粘被溶解的感觉。不过,我曾经抽查多枚我的琥珀,将其放入乙醚里约20--30分钟仍安然无恙。

酸碱性;真正的纯天然琥珀对一般的日常酸碱是具有相当的耐腐蚀性的,因为产自于波罗的海的琥珀很多就是从海里打捞上来的,它们在海里本身就待了上亿年,如果不耐酸碱我们恐怕早就见不到了。

硬度实验;用针呈20-30度角轻轻斜刺琥珀背面时(您认为不会对琥珀造成伤害的位置)会感到有轻微的暴烈感和十分细小的粉渣。如果是硬度不同的塑料或别的物质,要么是扎不动,要么是很粘的感觉甚至扎进去。

盐水试验:天然琥珀质地很轻,当你把它(无任何镶嵌物的)放入水中时它也会沉入水底。但是您用不着担心。您再将溶解的浓盐水加入其中,当盐的浓度大于1比4时(1份盐,4份水)真琥珀就会慢慢浮起,而假琥珀是浮不起来的。 【这个我做过,确实如此,损害也等于0】

火烧实验:这个实验做不好会有破坏性,它的主要目的是闻味道。我只烧在上一个盐水实验中上浮的东东。火烧使用的就是普通打火机,停留的时间是4-5秒,每上下2幅为一组,由图可以清楚的看到,哥伦比亚柯巴脂、和天然琥珀粉压合的那几块火烧后留下明显痕迹,起类似碎米皮。味道我就无法用图显示了,就描述下:波罗的海的两块--微微的很沉的松香味道,我国辽宁--松香夹杂炭烧味道,多明尼加--很淡的清香,琥珀粉压合--混合化学味道的松香味道。在已经打磨好的天然琥珀珠进行火烧4-5秒,表面会变深但无孔状起皮感(能想到更好的形容我修改)时间再长就会带来损伤。

关于鉴定琥珀的结论:
琥珀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天然有机物混合物,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树种、不同年代的琥珀在成分上也会有很大程度的差别。而且,在琥珀的加工过程中经常会引入一些外来物质,如抛光蜡、表面亮光膜、黏合剂等,这些都会使琥珀的常规鉴定参数发生偏移。

“在实验室,如果我们还是用传统肉眼或者常规仪器检测的方法来鉴定琥珀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准确度非常低。” 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质检员李海波指出,正确有效的方法是用溴化钾粉末法,对样品做红外光谱检测,红外吸收光谱提供的数据可以作为样品是否为琥珀的决定性依据。

目前,检测经常用到的是无损鉴定,但溴化钾粉末法属于微损鉴定,在进行大批量样品检测时是可行的。如果有条件可以购买ATR,这样可以做到无损鉴定。

市场上95%的琥珀都来自波罗的海,因此李海波以波罗的海琥珀的红外光谱为例介绍,波罗的海琥珀的鉴定特征峰为位于1737厘米-1和 1157厘米-1左右的强红外吸收谱带,及1456厘米-1和1384厘米-1附近的特征红外吸收谱带。曲线相对平滑,且3000-3100厘米-1之间没有特征峰出现,表现其具有较高的石化特征。
  
琥珀的仿制品很多,成分复杂,最常见的两大类是树脂(如硬树脂、松香和柯巴树脂等)和塑料(如酚醛树脂、聚苯乙烯和赛璐珞等)。
  
“柯巴树脂和琥珀从形成来说都是十分相似的,都是树脂,但是柯巴树脂的形成年代相对较近,为几百万年,而琥珀是几千万年。塑料的种类太多,其峰位和峰值都和琥珀的标准峰有很大差距。”李海波表示,在确定检测品不是琥珀的情况下,应尽量确定给出具体珠宝玉石名称,如“塑料”,或“仿制琥珀”。如果无法确定仿制品的具体珠宝玉石名称,应在“琥珀”前加“仿”字,即定名为“仿琥珀”。

通过红外鉴定可以检测出样品中是否具有琥珀成分,但不能确定该样品是不是再造的、是不是经过处理的,这就需要常规仪器的检测。

“再造琥珀是将琥珀碎块或者碎屑在适当的温度、压力下压结,形成较大块的琥珀,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压制琥珀。部分再造琥珀在压制过程中,添加了除琥珀外的其他物质,如松香等一些黏合剂,在红外光谱中就会出现琥珀所不具有的官能团特征,由此可将其与天然琥珀区分开。”李海波认为,如果压制的琥珀没有添加外来物质,利用红外光谱无法区分,此时可利用显微镜、偏光镜行业紫外荧光灯等常规仪器进行检测。

李海波介绍,再造琥珀的镜下鉴定特征为“血丝”状结构;沿“血丝”分布的炸裂纹;未熔融颗粒及接触面边界;具粒状结构,表面可见凹凸不平的颗粒边界。

再造琥珀,即通常所说的压制琥珀,定名时应在“琥珀”前加“再造”二字。由于再造琥珀属于人工宝石中的一种,所以经过处理的再造琥珀不用在名称中描述处理方法,可直接用“再造琥珀”来定名。

常见的优化方法有压清、热处理和烤色。压清是对不透明的琥珀材料进行加压加温处理,使其内部气泡逸出,变得澄清透明。单纯的热处理,多用来使含小气泡和水汽的琥珀内部产生片状炸裂纹,通常称为“太阳光芒”。烤色是模仿琥珀的自然老化过程,采用加热的方法使琥珀表面产生深浅不一的棕红色。

李海波指出,以上三种是传统的优化方法,已经被人们接受,所以不需要将它们与未经优化的天然琥珀区分开。这类优化琥珀可直接定名为“琥珀”,珠宝玉石鉴定证书中可不附注说明。

目前,处理琥珀常用的方法有压固、覆膜和充填。就压固琥珀来说,李海波介绍,因为树脂凝固的时间不同,可能形成分层,带分层的琥珀被称为分层琥珀,每一层琥珀都有明显的分界线。这种琥珀最大的缺点就是脆性大,极易碎,难于雕刻。所以在加工该种琥珀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加温加压处理,使各分层界面之间重新熔结变牢固。

“这种处理方法的原理与再造琥珀的形成原理相同,所以镜下观察到的鉴定特征也相似,可见流动状红褐色纹,且多表留有原始表皮。”李海波补充,但他们之间也有本质区别,前者的材料是天然的分层琥珀,后者的材料是琥珀碎片,所以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应仔细区分。定名经压固处理的琥珀可命名为“琥珀(处理)”、“琥珀(压固)”、“压固琥珀”。

另外,覆膜琥珀的鉴定特征,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天然琥珀表皮氧化的颜色和琥珀烤色后产生的颜色多有过渡,比较自然。李海波认为,覆膜琥珀的颜色层浅,无过渡,着色不匀,还经常留有喷涂的痕迹,较易鉴别。定名经覆膜处理的琥珀可采用“琥珀(处理)”、“琥珀(覆膜)”、“覆膜琥珀”。

最后,李海波提到了充填琥珀的鉴定特征。天然琥珀中常留有大量孔洞,在加工成形后,有些孔洞会出露于表面。为不影响美观,多数孔洞会被用树脂一类的物质充填起来。这类充填物在镜下极易被发现,多下凹,并伴随有充填过程中残留的气泡。定名经充填处理的琥珀可为“琥珀(处理)”、“琥珀(充填)”、“充填琥珀”。

发布于 2010-12-20 14:25:00
回帖10 评论0 浏览 -

回帖

抱歉,作者被扔进小黑屋反省中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