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坛

菩提树下,涅槃重生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春来花自开,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释迦牟尼原名悉达多•乔达摩,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佛陀、世尊等。




释迦牟尼出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父亲是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他出生后不久,预言家阿私陀仙人为他占卜,说:
太子面相极好,他若在家,一定为转轮圣王;他若出家,可成就一切智慧,利益人天。



净饭王听后喜忧参半,喜的是太子相貌很好,可为转轮圣王,统一天下;忧的是太子长大后真的会出家修行。
有一次,太子跟父亲去郊游,他见农夫顶着烈日在田里赤体裸背地干活,老牛拖着犁,还被鞭打得皮破血流,又见鸟雀竞相啄食田里被犁翻出来的蚯蚓等虫子,他感到无限哀痛,就在阎浮树下端坐沉思。




净饭王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
“看见世间众生互相吞食,我感到很难受。”净饭王想起阿私陀仙人的预言,生怕太子厌世出家,于是便为他娶了一位妻子,并让他过十分奢华的生活,但这样的生活并没有让太子感到快乐,他反而更为“生命苦短,忧思无量”的问题而苦恼。




一天,太子出宫巡游。乘车到东门时,他看见一个老人骨瘦如柴,行动困难。车经南门,他看见一个病人身瘦腹大,喘息呻吟,痛苦万状。到了西门,他看到一群人抬着一具尸体,尸体脓血流溢,恶臭难闻。




世人不论富贵贫贱,都免不了生老病死,他感叹道:
“日月易过,少年不常,老至如电,身形不支,气力衰虚,坐起苦极,我虽富贵,岂能独免,念及将来,甚可畏惊。”


玉雕:达摩

最后,经过北门时,他看见一个梵行沙门一手持钵,一手持杖,严肃安详地走过来,他赞叹道:
“这才是我向往的生活啊!”
当太子十九岁时,他终于下定决心出家。农历二月初八那天夜晚,他最后一次看了看熟睡的妻子和孩子,然后毅然出宫。


玉雕:达摩
他发誓:
“我若不能求得正觉,度脱众生于生死苦海,誓不再回迦毗罗城。”
他在各地参访数年,又苦修多年,但对解脱之道仍无所得。后来,他来到伽耶城外的菩提树下静坐沉思。
七七四十九日后,他终于大彻大悟,明白了人生痛苦的本源,断除了贪、瞋、痴,从生老病死中解脱出来,他终于成佛了。
这时大地震动,天乐悠扬,众天神云集,齐声赞颂释迦牟尼成就佛道。




在玉雕作品中,佛教题材运用得十分广泛。释迦牟尼佛更是常见,常雕琢挂件形式。人物常以面相方圆,双耳垂肩,低眉含目,饱满圆润的形象出现。
神态庄重和蔼,神情端庄肃穆,突显坚实温润的质感和庄严的气氛,更显得亲近宜人。释迦牟尼是佛教祖师,传说其法力无边,寓意慈悲为怀、普度众生。




与释迦牟尼有着相同背景的还有被称为中国禅宗始祖的达摩。相传达摩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全称菩提达摩,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
一直以来,达摩玉石雕件,多以达摩弘法时极具传奇性的历史故事为题材,主要有达摩面壁、一苇渡江、携履西归等。有大彻大悟、健康长寿、驱邪避难等寓意。


玉雕:达摩面壁

其他常见的佛教题材还有弥勒。在佛教中,弥勒为未来佛,即现世佛释迦牟尼的法统继承人。
相传,释迦牟尼法统时期,弥勒化身千万在世间传法,以超世间的忍辱大行于世,正所谓: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弥勒被视为慈悲的化身,人们佩戴此类挂件是为了借佛、神的力量来保佑自身,祈求平安快乐。


玉雕:弥勒佛

网站温馨提示: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
发布于 2016-03-16 18:06:39
回帖7 评论0 浏览 -

回帖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