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坛

诗经重构古音20200102-20210307手稿1-30

最早发表于:2021 03 09,但近期被隐藏,故转帖于此。

第111-305首截至20210210完成,下面从第1-110首,计划5天时间完成,截至20210215,每天22条。

间 jian 十亩之间 111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样本行)

□□□■ □□■□ □□□●

□□□◆ □□□■ □□□■ (样本符号)

□□□● □□□● □□□□




鸠 co 关雎 j-c, iu-o 1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洲 do 关雎 zh-d, ou-o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淑 du 关雎 sh-d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女 cu 关雎 n-r-c 4.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好 co 关雎 h-c, ao-o 5.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逑 co 关雎 q-c, iu-o □□■■ □□□■ □□■■ □□■■ o

芼 bo 关雎 m-b, ao-o □□□● □□■● □□■■ □□■● o+i

乐 co 关雎 l/y-c, e/ue-o □□●● □□●● □□□● □□□● i

菜 di 关雎 c-d, ai-i □□□● □□●● □□□□ □□●● i

服 bi 关雎 f-b, u-i □□□● □□■● □□■■ □□■● o

哉 di 关雎 z-d, ai-i

侧 di 关雎 c-d, e/ai-i

南阳方言chai、cai。 关雎

采 di 关雎 c-d, ai-i

友 di 关雎 y-c, ou-i

有又友右均为i韵,分析下文。


萋 ci/di 葛覃 q-c/d 2 1.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南阳方言为q尖音,可能归入d辅音。 葛覃 2.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飞 bi 葛覃 f-b, ei-i 3.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喈 ci 葛覃 j-c, ie-i ●□□□ ●□□● □□□■ □□□■ □□□● □□□■ i+u

氏 di 葛覃 sh-d ●□□□ ●□□● □□□● □□□● □□□● □□□● o

师 di 葛覃 sh-d ●□□■ ●□□■ □□□■ □□□■ □□□■ □□□■ i

归 ci 葛覃 g-c, ui-i

私 di 葛覃 s-d 但是二相性的理论缺陷也是明显的:本来元音就只有i、o/u着两三个了,再二相性,是不是可以说每个汉字都押韵?那还要区分元音干什么?所以说,这仅仅是理论,但远古语言应该是趋于简单的,这是最根本的理念,也是贯穿全书的基本依据。也许这就是真相。

衣 i 葛覃 y-i-c

否 bi 葛覃 f-b, ou-i

在诗经中也有的地方押韵o,可能是后人篡改,当然也有可能诗经时代各地方言也有不同,同一个字同一个意思可能存在二相性,这与地区发展演化速度不同有关。除了字音的二相性之外,还有字形的二相性,比如后文出现的造(有读诣i,也有读造o的),下文解释了,这是造字初期,某个字出现两种造字方向,而后来分别演化为不同的字和音,甚至意思也变了。 葛覃

母 bi 葛覃 m-b, u-i

在诗经中少数地方也读u韵,我从个人理论上来说是排斥的,认为这大概率是后世篡改,但在接近收尾的时候,我觉得需要给孔门弟子留一个面子,假定没有人改过一个字,可能孔子时代确实是不同音的,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二相性】概念。 葛覃

綌 ci 葛覃 x/c

cu 葛覃 g-c, i-u

这个有两种读音,较近的是读郤xi,较古的是读谷gu。这就是《说文解字》中所言:【粗葛也。从糸谷聲。】 葛覃

斁 i 葛覃 y-i-c

do 葛覃 y-d, i-o

这个字也有两种读音,较近的是读译yi,较古的是读铎duo,这就是《说文解字》:【解也。从攴睪聲。《詩》云:“服之無斁。”斁,猒也。一曰終也。羊益切】问题在于说文解字用于切音的基本字【益】现在的读音恐怕也变了,南阳方言【溢】读作yu,是u韵,在诗经中有几首出现了【宜】经查证也是o韵,而说文解字并未对【益】做出切音解释,看来在汉代是很常见的一个基本字,【饒也。从水、皿。皿,益之意也。】照此解释,益就是溢的本字。综合来看,这个字i韵和o韵都是存在的,只是现在只存在i韵,变成了怿字,但也已经是古文字了,现代不用了。 葛覃

这里的綌和斁无论读i还是o,都可以押韵,并不出律。但我更倾向于较古的o/u韵。照此备注。 葛覃

葛 co 葛覃 g-c, e-o

谷 cu 葛覃 g-c

木 bu 葛覃 m-b

莫 bu 葛覃 m-b, o-u

镬 co 葛覃 h-c, uo-o

言 cu 葛覃 y-c, an-u


筐 cong 卷耳 k-c, uang-ong 3 1.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人 ing 卷耳 r-i-c, en-ing 2.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行 cong 卷耳 h/x-c, ang/ing-ong 3.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冈 cong 卷耳 g-c, ang-ong 4.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黄 cong 卷耳 h-c, huang-ong □□□□ □□□■ □□□■ □□□■ ng

觥 cong 卷耳 g-c □□□● □□□● □□□□□● □□□□● i

伤 dong 卷耳 sh-d, ang-ong □□□■ □□□■ □□□□□■ □□□□■ ng

耳 i 卷耳 r-i-c, r-i □□◆□ □□◆□ □□◆□ □□◆□ u

隤/尵 di 卷耳 t-d, ui-i 偶数句押韵,奇数句不一定押韵,如第一行第一句,耳为i韵,不押韵。

多本注解为隤,也有写为尵。异体字。这个字带出了一个问题,c d辅音的分离时间。殨溃贵遗匮篑聩都属于c辅音,而隤尵濻瀢穨僓墤藬蹪都属于d辅音。 卷耳

罍 ci 卷耳 l-c, ei-i

怀 ci 卷耳 h-c, uai-i

矣 i 卷耳 y-i-c

砠 cu 卷耳 j-c

通岨字,指的是小的石头山。有qu和ju两种读音。都归入c辅音。 卷耳

瘏 du 卷耳 t-d

痡 bu 卷耳 p-b

吁 cu 卷耳 y-c


之 di 樛木 zh-d 4 1.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子 di 樛木 z-d 2.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累 ci 樛木 l-c, ei-i 3.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绥 di 樛木 s-d, ui/ei-i □□□□ □□■□ □□□□ □□■□ i

荒 cong 樛木 h-c, uang-ong □□□□ □□●□ □□□□ □□●□ ng

将 cong 樛木 j-c, iang-ong □□□□ □□●□ □□□□ □□●□ ng

萦 cing 樛木 y-c 这首诗重复句的押韵不考虑,每行的【之】【子】押韵i不考虑。

成 dong 樛木 ch-d, eng-ong


螽 dong 螽斯 zh-d 5 1.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诜 dong 螽斯 sh-d, en-ong 2.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振 dong 螽斯 zh-d, en-ong 3.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薨 cong 螽斯 h-c □□□ ■■□ □□□■ ■■□ ng

孙 dong 螽斯 s-d, un-ong □□□ ■■□ □□□■ ■■□ ng

绳 dong 螽斯 sh-d, eng-ong □□□ ●●□ □□□□ ●●□ i

揖 ci 螽斯 y-c

蜇 di 螽斯 zh-d, e-i


夭 co 桃夭 y-c, ao-o 6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华 cu 桃夭 h-c, ua-u/o 2.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芈畢華三个字在开始编写此书时,我推定是甲骨文同源,芈或畢指的是花落,后来查到畢的甲骨文指的是捕鸟网,所以取消了这个念头,但也许甲骨文释读是有误的,比如芈的甲骨文很像没了花的花朵,也就是花落、凋谢之意,而芈与畢的关系很近,这是楚国的姓氏,如今在南阳境内都改为毕姓。而且毕的意思就是完结,与凋谢的意味很接近,所以我认为还是有关系的。至于释读为畢的甲骨文可能另有本字。如箄俾畀篦等。但如果华的古音是bi,i韵,就出现了一些地方出律的情况,比如这首诗,【华】【家】同属u韵。也许也可以用二相性理论解释。存疑。 桃夭 3.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实 di 桃夭 sh-d □□□■ □□□■ □□□□ □□□■ u/o

归 ci 桃夭 g-c, ui-i □□□□ □□□● □□□□ □□□● i

室 di 桃夭 sh-d □□□□ □□□◆ □□□□ □□□◆ ng

蓁 dong 桃夭 zh-d, en-ong 偶数句押韵,奇数句重复。重复句不考虑在押韵中。

人 ing 桃夭 y-i-c, en-ing

20210216添加新韵: 桃夭(此诗为20210215作)

1.桃之夭夭,灼灼其火。之子于归,宜其室伙。

2.桃之夭夭,有芳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3.桃之夭夭,其叶蓬蓬。之子于归,宜其家众。

□□□■ □□□■ □□□□ □□□■ u/o

□□□□ □□□● □□□□ □□□● i

□□□□ □□□◆ □□□□ □□□◆ ng




罝 cu 兔罝 j-c 7 1.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逵/馗/道 do 兔罝 ao-o 2.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逵与馗通,都是金文时代产生的,互通,指的是大道。其中馗与道书写相近,可能是后世抄错了。应该是道,这样才押韵。否则出律。但这里又引出一个cd分化的问题,馗和道是何时分离的?一个c辅音,一个d辅音,从甲骨文上看,道早于馗,因为馗最早出现在金文,由此推断d辅音出现早于c辅音,c是从d分化出来的。 兔罝 3.肃肃免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仇 co 兔罝 q-c, iu-o □□□□ □□□■ □□□□ □□□■ ng

《诗经-于夯注》通逑,指的是追求。q-c,但仇现在除了qiu外,还有chou这个音,一个属于c辅音,一个属于d辅音,这里又出现c d分离的问题。从声旁九j-c推论,仇c辅音开始得早,ch-d开始的晚,这一点又推翻了上面的d早于c说。 兔罝 □□□● □□□● □□□□ □□□● o

林 cing 兔罝 l-c, in-ing □□□□ □□□■ □□□□ □□□■ ng

心 cing 兔罝 x-c, in-ing


芣 bu 芣苡 f-b 8 1.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掇 do 芣苡 uo-o 2.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捋 cu 芣苡 l-c, ü-u 3.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苡 i 芣苡 y-i-c □□□■ □□■□ □□□■ □□■□ i

《诗经-于夯注》写为苢。异体字。 芣苡 □□●□ □□●□ □□●□ □□●□ o

采 di 芣苡 c-d, ai-i □□□■ □□■□ □□□■ □□■□ i

有 di 芣苡 y-d, ou-i

甲骨文确实有一种类似牛的写法,但也有一种象手的写法,象手的这种写法后来在金文中演化为手抓肉,进而演化为今天的有字。可能在牛/又-->又+肉-->有的过程中,i韵变成了o/u韵。《说文解字注》:【語求切。古音讀如疑。】其中【語求切。】是《说文解字》汉代许慎的原话,按照我的系统是co,可以还原为niu,与今音相同。而【古音讀如疑。】是段玉裁在注释中新加的字,可能依据的也是唐宋以来的韵书,比如手头王力的《诗经韵读》第17页中所载《谐音表》就将【牛】归入之部i韵,裘(求)也归入之部。而王力在该书中第17页上部也搞不清求裘既然同源为何唐宋韵书上分到不同的韵部,裘分到之i韵,求分到幽o部?这也陷入逻辑闭环,自说自话,自圆其说。所以,暂时不采信根据唐宋韵书倒推的古韵规律。如果单从文字学看,既然甲骨文牛有在初期类似一个字,按照现在音niu、you,其实按照我的系统都可以分入co,因为n-c,y-c,iu-o,ou-o,这是对应的。但有一点,这不是i韵,而是o韵,也不是d声,而是c声。那么在这首诗里,如果古音确实是押韵的话,是否可以考虑另一个字【采】的读音是不是变了?南阳方言有薅和揪都是采的意思。尤其是揪(j尖音),可归入d辅音,如此,采的古音类似do,而且诗经中采采的意思是多,与今天一丢丢do同义,极有可能是保留的古音,一丢丢=一采采。 芣苡

之前将右推定为侍或伺,ci、si,古音推定为di,同遞。有在说文解字中已经注明为o韵,而段玉裁的注释了加了一句古音为i韵,但他说为的古书不知是哪一本?其实唐代的韵已经很接近现在了,再早的据说是魏晋南北朝,但也不可信,具体我没有看过,为什么不可信?因为说文解字是汉代的,汉代已经读o韵了,凭什么魏晋南北朝读i?凭什么魏晋南北朝知道汉代之前读i韵?难道凭借诗经?但诗经中也出现相互矛盾的地方,不能作为惟一论据。必须有旁证。可是先秦的书,可以作为诗经旁证的没有。诗经就是残缺不全的权威,历代的古音研究者,都在围绕诗经进行训诂,包括我正在进行收尾的古音研究,没有其他书可以为诗经佐证的,只有通过文字学和臆想来推定。换句话说,又-->右-->有/友这个变化过程可能在甲骨文时代已经完成了,可能元音辅音的变化在周朝之前就完成了,又+肉=有,已经表明可能是肉o/u韵了,为什么会有古书以为有是i韵呢?根据诗经?可是诗经里对有的押韵也有混淆的。再者,手本身就是o韵,难道手的古音是i韵?说文解字上并未如此说,各朝代的说文注解者也无这样说,那为什么手的本字一直是o韵,而它衍生出来的又有友右反而忽i忽o?这是不合道理的,说明古代的韵书并非是实事求是的,而也是根据有限的证据推理的。不足为信。 芣苡

袺 ci 芣苡 j-c, ie-i

襭 ci 芣苡 x-c, ie-i


乔 co 汉广 q-c, iao-o 9 1.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休 co 汉广 x-c, iu-o 2.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游 co 汉广 y-c, ou-o 3.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女 cu 汉广 n-r-c, ü-u □□■□ □□■□ □□■■ □□■□ □□●□ □□●□ □□●□ □□●□ o+ng

求 co 汉广 q-c, iu-o □□■□ □□□■ □□■□ □□□■ □□●□ □□●□ □□●□ □□●□ o+ng

错 do 汉广 c-d, uo-o □□■□ □□□■ □□■□ □□□■ □□●□ □□●□ □□●□ □□●□ o+ng

楚 du 汉广 ch-d 偶数句押韵,奇数句未必押韵,如第三列不押韵。

于 cu 汉广 y-c 思按照我的系统可以推定为di,与哉崽同音,可视同哉。但诗经中有其他诗歌是含有哉的,说明思哉有区别,不详,存疑。

马 bu 汉广 m-b, a-u

蒌 co 汉广 l-c, ou-o

驹 cu 汉广 j-c

泳 cong 汉广 y-c

永 cong 汉广 y-c

方 bong 汉广 f-b, ang-ong


坟 bong 汝坟 f-b, en-ong 10 1.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君 cong 汝坟 j-c, un-ong 2.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枚 bi 汝坟 m-b, ei-i 3.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子 di 汝坟 z-d □□□■ □□□● □□■● □□□● n+i

饥 ci 汝坟 j-c □□□■ □□□● □□■● □□□● n+i

肄 i 汝坟 y-i-c □□□● □□□● □□□● □□□● i

弃 ci 汝坟 q-c

尾 ci/i 汝坟 w/y-i-c, ei-i

毁 ci 汝坟 h-c, ui-i

迩 ci 汝坟 r-n-c, r-i


趾 di 麟之趾 zh-d 11 1.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子 di 麟之趾 z-d 2.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兮 ci 麟之趾 x-c 3.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定 ding 麟之趾 □□■ □□□■ □□□■ i

麟 cing 麟之趾 h-c, in-ing □□● □□□● □□□□ ng

角 co 麟之趾 j-c, iao-o □□◆ □□□◆ □□□□ o

族 du 麟之趾 z-d

于 u 麟之趾 y-u-c

嗟 du 麟之趾 t-d, uo-o


巢 do 鹊巢 ch-d, ao-o 12 1.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居 cu 鹊巢 j-c 2.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于 u 鹊巢 y-u-c 3.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御 cu 鹊巢 y-c □□□■ □□■□ □□■□ □□■□ o

方 bong 鹊巢 f-b, ang-ong □□□□ □□●□ □□□□ □□●□ ng

将 cong/dong 鹊巢 j-c/d, iang-ong □□□□ □□●□ □□□□ □□●□ ng

将j尖音,可能归入d辅音。 鹊巢

盈 ing 鹊巢 y-i-c

成 dong 鹊巢 ch-d, eng-ong


蘩 bong 采蘩 f-b, an-ong 13 1.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用 cong 采蘩 y-c 2.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中 dong 采蘩 zh-d 3.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宫 cong 采蘩 g-c □□□■ □□□● □□■□ □□□● ng+i

僮 dong 采蘩 t-d □□□■ □□□■ □□■□ □□□■ ng

公 cong 采蘩 g-c □□□■ □□□■ □□□● □□□● ng+i

沚 di 采蘩 zh-d

之 di 采蘩 zh-d

事 di 采蘩 sh-d

祁 ci 采蘩 q-c

归 ci 采蘩 g-c, ui-i


虫 dong 草虫 ch-d 14 1.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螽 dong 草虫 zh-d 2.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忡 dong 草虫 ch-d 3.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降 cong 草虫 j/x-c, iang-ong □□□■ □□□■ □□□□ □□□■ □□□□ □□□□ □□□■ ng

蕨 co 草虫 j-c, ue-o □□□□ □□□● □□□□ □□□● □□□□ □□□□ □□□● o

惙 do 草虫 ch-d, uo-o □□□□ □□□◆ □□□◆ □□□◆ □□□◆ □□□◆ □□□◆ i

说 do 草虫 sh-d, uo-o

但悦y-c,到底c早还是d早,又是一个问题。 草虫

薇 ci 草虫 w-c, ei-i

悲 bi 草虫 ei-i

夷 i 草虫 y-i-c

子 di 草虫 z-d

止 di 草虫 zh-d


蘋/苹/萍 bing 采蘋 p-b 15 1.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滨 bing 采蘋 in-ing 2.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盛 dong 采蘋 sh-d, eng-ong 3.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筐 cong 采蘋 k-c, uang-ong □□□■ □■□■ □□□● □□□● ng+o

湘 cong 采蘋 x-c, iang-ong □□□■ □■□● □□■□ □□□● ng+o

奠 ding 采蘋 ian-ing □□□■ ■□■● □□●□ □□□● ng+o

涧 cing 采蘋 j-c, ian-ing

行 cong 采蘋 h/x-c, ang/ing-ong

到底是ing还是ong?i还是o元音,哪个出现得早?这是一个问题,在说文解字上已经读ong了,【戶庚切】,因为我的系统不讨论介音或双元音、多元音,所以排除了iong这种形式,但也许上古是存在这种多元音的,比如现在陕北话的面读作biang,可写为biong,而且陕北话和东北话的人ing,也有可能是iong。但我本人是拒绝复杂化倾向,因为最合理的解释是二相性,在一个元音的基础上衍生了其他读音,比如有又友右o i之别。王力的元音系统比较复杂,多达三个元音,最后还要加辅音结尾,而且还要加声调,所谓的五部分,我并不认为这是正确的态度,将所有变数机械地堆积在一起形成元音簇、辅音簇,以此推导上古音,是不负责的,因为这不仅违反了自然规律,还造成听觉上的不接受,用于分析还可以,请问,如果古人用这种多元音多辅音的方式去讲话,作为旁听者,可以分辨出吗?如果分辨不出,如何证明是对的?当然简单化处理也会遇到这个问题,太多的同音字,造成语言表达失效。 采蘋

牗 cong 采蘋 y-c

宗 dong z-d

藻 do 采蘋 z-d, ao-o

潦 co 采蘋 l-c, iao-o

南阳市区南边有个镇叫潦河,本地方言lao he。这一点可以从侧面说明古音可能没有介音。但是另外一个穰东,本地方言yang或iang,似乎存在介音,而穰瓤嚷壤攘禳譲大部分都不带介音,襄镶骧少量带介音。这又复杂了。也许介音与前面的辅音有关,比如读ang的前面的辅音都是c衍生,而iang的前面的辅音都是d衍生。可能与辅音有关,如果是与辅音有关,那么穰c辅音开头却在本地方言中读作iang,怎么解释?解释为r-y-i-c,这个r或y或i本身也是辅音c衍生的。到底有介音早,还是无介音早?我倾向于无介音早,介音是后来衍生的。我这个系统也是以此为基础。 采蘋

筥 cu 采蘋 j-c

斧 bu 采蘋 f-b

下 cu 采蘋 x-c, ia-u

女 cu 采蘋 r-n-c

尸 du 采蘋 sh-d, i-u

《诗经-于夯注》解释为祭祀中扮演神的人,也就是巫师或巫婆,或大祭司。如果通祭或祀,这两者都是d辅音,i韵,那为何尸为o/u韵?甲骨文尸是由人字演变而来,各种书上解读不同,有人认为是坐姿,有的认为是睡姿,有的认为是死尸。《说文解字》:【式脂切 陳也。象臥之形。凡尸之屬皆从尸。】汉代已经是i韵了。所以只能从文字学上推测。根据《康熙字典》:【【說文】尸,??也。象臥之形。【釋名】尸,舒也。骨節解舒。不能復自勝斂也。】而《说文解字》和《釋名》都是汉代著作,两者的推论尸=陈、舒、展都可以指向d辅音,也可能推向u元音,尤其是舒和展。因为现代读音an在上古也有u衍生的,比如旦an-u,妲己=妒忌,石=旦/担=拓o,这里的石具有i和o的二相性,王力的《诗经韵读》第20页《谐音表》【铎部】收录了石字,也就是o韵,但同一本书第21页【脂部】却收入了几、尸,这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几(茶几)来源于且,在我的系统里属于u韵,而非i韵;而在在他这本书第20页【鱼部】收录了【且】字,也就是u声,和我的系统推定相同。为什么说他自相矛盾呢?因为同一本书第24页【月部】收录了说、兑、锐、脱、阅等带有【兑】字的文字,按照我的系统属于o韵。那么在诗经的这首诗里,如何做到说尸押韵?明显是错的。 采蘋

舒没有甲骨文,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金文,为余+吕,后来篆文将吕写为一个口,将舒与舍混淆。主流将其金文释读为余+予,而非+吕。因为予的一种金文字型是类似公+口,或八+吕。但无论怎么说,在尸出现甲骨文时,舒还没有出现。展字出现得更晚,金文没有录,只有篆书里最早录。汉代《说文解字》:【知衍切 轉也。从尸,襢/?/??(衣?)省聲。】,汉代已经读zhan了,解释为【丹縠衣】今为【绉】,无论丹、縠、绉,都是u韵,但声母有d c之分。那么展的古音,极有可能是u韵,d声。为du。但这个意思主要是衣物,与人的关系不大,且?(据说为展的古字)并无甲骨文或金文,它是出现在展字之前么?未知。从象形的方向去理解,它像是整齐摆放的版筑(土坯墙),与衣服没有什么关系,与人也没有关系。以展释尸,也许不妥。 采蘋

综上所述,关于尸u韵的推定,可暂时指向舒展二字,但存疑。 采蘋


茏/茇 bo 甘棠 a-o 16 1.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

《诗经-于夯注》为茇(艹+犮),有的网络版本为茏,从押韵上说,显然茏是错的。 甘棠 2.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说文解字》犮:【蒲撥切】o韵;拨:【北末切】o韵,在汉代,犮的o韵是确切的。但在诗经第304篇,《长发》中对伐也做了拟订,见后文。拟订为i韵。当时指出,在汉代伐已经有了i o两种韵。放在这里确实是伐茇押韵o,但起码已经具备了二相性。伐i o二相性。不过,说文解字中,末:【莫撥切】,这样犮-->拨-->末-->拨,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形不成铁证。也许汉代已经出现了a韵呢! 甘棠 3.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伐 bo 甘棠 f-b, a-o □□□□ □□□■ □□□■ o i2

具备 i o 二相性。 甘棠 □□□□ □□□● □□□● i i

说 do 甘棠 sh-d, uo-o □□□□ □□□■ □□□■ o i2

拜 bo 甘棠 ai-o 二相性

《说文解字》拜:【博怪切 首至地也。从手、??(本卉)。??音忽。】按照说文的切音,汉代应该i韵,说文怪:【古壞切】,说文壞:【下怪切】,这样拜-->怪-->壞-->怪,转了一圈又回来了,所以说文的注音也不可靠。音忽u倒是可以解释o韵,但根据我的系统,忽在上古是i韵,而非o/u韵,说文忽:【呼骨切】,看来归入了u韵,但说文骨:【古忽切】,两字互训,陷入循环,不可作为有力证明。但就按u音来说的话,在说文解字这本书里,难道拜、忽、壞、怪等字都是u韵吗?在说文里面壞和坏两个字都存在,说文坏:【芳桮切】,而否在我的系统里归入i韵,但诗经里也有出现o韵的矛盾情况,即所谓的二相性。说文桮:【布回切】,说文回:【戶恢切】,说文恢:【苦回切】,坏-->桮-->回-->恢-->回,转了一圈又回来了,也构不成铁证。但可以姑且说,坏i韵。说文里坏pi=坯圮,意思是墙塌了。 甘棠

当然,说有一个古音shui,还有一个yue,shuo,ue 和uo可以合并归入o韵,ui可以归入i韵,如果上古存在双元音,而取代我的二相性理论,比如ui的话,假如拜上古读bui,说shui,那么后来两个字分开演化,拜bui-->bai,说shui-->shuo,这样分析,也是有道理的。但这种元音叠加的方法,我不倾向,因为我认为上古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而不是由复杂到简单。我相信上古是单元音,后来才有多元音,这是我本书的理论基础。所以,我更倾向于二相性理论,即一个音,主要是元音,少量辅音,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两个分化,这两种音可能在某个时间段同时出现,甚至是同一个字,同一个意思,而不同音,这叫二相性。诗经里就有同一首诗,同一个字,同一个意思,却有两种韵。也许是后世篡改,也许真相就是二相性。 甘棠

如果从我的二相性理论上出发,这里将说定义为i o二相性则更合理,因为拜与忽的对应关系,正好暗合了 比=忽的对应关系,说明拜自古以来就是i韵,具体比干=忽心的推定,可以参考后文(我在日记本上,在打印纸上有记录)。而且除了韵的二相性之外,还出现了声母(辅音)的二相性,如,比b与忽h-c,解读到后世的剜w-c,w-m-b,也出现了二相性。但可能说明了一个事实,辅音和元音的发展是交互的,多阶段并存的,虽然有大概的对应、映射脉络,但具体演化过程还是错综复杂的,并非直线,并非单一对应,而是多头对应。多源。 甘棠

说2 di 甘棠 sh-d, uo/ui-i

拜2 bi 甘棠 ai-i

败 bi 甘棠 ai-i

憩 ci 甘棠 q-c

伐2 bi 甘棠 f-b, a-i

同败。说文解字解释为房越切,也就是o韵,如果是o韵,放在这一行也押韵。但其中也提到【劉昌宗周禮大司馬、大行人、輈人皆房廢切】,看来汉代也有i韵,已经出现分化了。我认为最早的i韵。说文原话:【一曰敗也。此謂引伸之義。伐敗?韵。左傳。凡師有鐘??曰伐。穀梁傳。斬樹木、壞宫室曰伐。攴部曰。敗者、毀也。公羊傳曰。春秋伐者爲客。伐者爲主。何云。伐人者爲客。讀伐、長言之。見伐者爲主。讀伐短言之。皆齊人語也。按今人讀房越切。此短言也。劉昌宗周禮大司馬、大行人、輈人皆房廢切。此長言也。劉係北音。周?、沈約韵書皆用南音。去入多強爲分別。而不合於古矣。伐人者有功。故左傳諸侯言時記功。大夫稱伐。史記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閱。又引伸之自功曰伐。】 甘棠

茇2 bi 甘棠 a-i

拔声,拔或跋的古字。说文拔:【蒲八切】,说文八:【博拔切】,循环。说文跋:【北末切】,说文末:【莫撥切】,说文撥:【北末切】,循环。但如果从撥的偏旁發出发,说文發:【方伐切】,说文伐:【房越切】,说文越:【王伐切】,循环。但从发的另一个源头髮(头发)出发,说文髮:【方伐切 根也。从髟犮聲。髮或从首[??]。】也就是说髮-伐互训,且古字也有犮+首的写法。《实用大字典》髮:方伐切,音發,月韵。王力《诗经韵读》第24页【月部】收录犮、伐、拜、败、说,几乎将这首诗的韵脚录全,除了憩;整个《谐声表》并没有收录發或髮,也许正如他备注的【此表不完全依照《说文》家所说,只是列出常见的谐声偏旁,以便掌握韵部】,髮可以归入犮,归入月部,那么發就不恰当了,但發草书确实有一种写法,下面类似犮,上面类似业,但是,这种不能作为真的以犮为偏旁,也就是说,發并未录入任何韵部。在我的系统中,头发的髮归入i韵,几乎可以说犮茇等都可以归入i韵。那么这首诗伐茇i韵,也是可以解释得通的,这就是二相性。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髮,頭上毛也。】这个解释被广泛引用,在《实用大字典》中:【髮,头上毛也,见《说文》;毛也,《庄子逍遥游》穷髮之北。音意犹毛也。】实用大字典将清代段玉裁的注解当成了说文原文,其实很可能是段玉裁自己家乡话髮=毛。网上关于段玉裁的简介:【段玉裁(1735-1815),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龚自珍外公。乾隆举人,历任贵州玉屏、四川巫山等县知县,引疾归,居苏州枫桥,闭门读书。】说明他是江苏人。f-b,m-b确实有渊源关系。如果髦髮本是一个字的话,也有可能。但这里就出现了i o二相性。髮金文上就出现了,很古老,几乎是甲骨文一样不规则。髦最早出现在说文,而毛的甲骨文是最早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毛-->髮-->髦 这个重新发明的过程,也是有可能的。 甘棠


露 cu 行露 l-c 17 1.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夙 du 行露 s-d 2.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夜 cu 行露 y-c, ie-u 3.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说文夜:【羊謝切】,《说文解字诂林》谢:【辞去也,从言,射声,辞夜切】,循环。这是说文解字训诂,而非说文解字本书,虽然【辞去也,从言,射声】几个字是大写粗体,但我不确定是不是说文解字在汉代的本文,也许是注释者自己写的,不一定靠谱,而且里面的引文最早是北魏时期,显然比较靠后,根据前面我对【射】【俞】二字甲骨文金文的考证,认为两者古音可能有相通的地方,都可以押韵u。然而射最初应该是i韵,所以具有二相性。再者,《康熙字典》谢:{【廣韻】出??留、會稽二望。周宣王之舅姜申伯封于謝,以邑爲氏。【左傳·昭七年】謝息,爲孟孫守。又複姓。【風俗通】周宣王支子食采謝丘,因以爲氏。【前漢·古今人表】謝丘章,魯人。 又通作榭。【左傳·襄三十一年】宮室??庳,無觀臺榭。【註】本亦作謝。【荀子·王霸篇】臺榭甚高。【註】與謝同。 又或作繹。亦作射。【爾雅·釋魚】龜仰者謝。【疏】謂行時頭仰。《周禮》地龜曰繹屬是也。【周禮·春官·龜人鄭註】仰者繹。【禮·玉藻·鄭註】靈射之屬。【釋文】射音亦。【周禮】作繹。【爾雅】作謝。 又叶祥豫切,徐去聲。【左思·魏都賦】有靦瞢容,神惢形茹。弛氣離坐,?墨而謝。 又叶徂賀切,音坐。【韓愈·送窮文】??頭喪氣,上手稱謝。燒車與船,延之上坐。 【說文】本作??。}这里的谢-亦-射-繹-豫-賀-坐 同韵,但后面的谐音豫-賀-坐都是明朝的人注释的,可能是明朝时候的音,未必是上古音,但对于前面的繹,既然出处是周礼,同属于孔子的修编,那么繹在前面的考证中,已经拟定了i o的二相性,比如译i 铎o 萚o 泽i 释i 择i 凙o(i o二相性),这里突然想到坠堕同源,也存在i o二相性。王力《诗经韵读》第20页【铎部】收录夕、亦,也就是o韵。以上,按照iou三元音来划分的话,夜可以在上面体现出iou全部相,如果按照i o/u两相来说,夜体现io二相性。所以,这是说不清的,一个字把所有元音都占了,没什么道理。 行露 □□□■ □□■■ □□■■ o

无 cu/bu 行露 w-c/b □□■■■ □□□■■ □□■■■ □□■■■ □■■■ □■□■ o

u2 行露 w-u-c □□■■■ □□□□● □□■■■ □□■■■ □□□● □□□● o+ng

无無舞,造字本义是舞蹈。应该最初是一个元音u,而根据元音发源于辅音的理论,最初的辅音可能是c,而且也有解析说,无無早期是两个字,后来才合并为一个字,无是有人象形,意为人埋入地下,也有人解释为与兀同源,表示秃顶,无头发。但何时演化出类似b辅音,从而与不形成通假?也许是c-w,b-m,两者同时进化出了接近w与m之间的鼻音时,产生了通假,也许就是ng音从o音过渡为?音的时期,可能是商朝。因为按照我的系统,商字在商代应该也读do,而非dong,周字在周朝读do,而周朝时,商已经读dong,从而使商周二字分离,但我认为最初两者是一个字,一个音,一个意思,即鸟或雕或枭(鸮、梟、鷍),而这时cd仍在混淆中。 行露

角 co 行露 j-c, iao/ue-o

我 u 行露 w-u-c, o-u

屋 cu 行露 w-c

但是,室屋两者都是有至作为偏旁,最初应该有一个共同的韵i,后来分化出o韵。也有人说屋最初是幄(小帐)的意思,后来引申为住所,另外造字幄。显然后者解释欠妥。屋和尸既然都属于o韵,那屋的o韵应当来自尸o/u,而上面分析尸的u韵其实并未明了,最后归于舒展,勉强。如果屋的o/u韵取自部首尸,那至作为声母吗?那岂不是zhu-du,又成了家,可是家字已经有了。窒膣挃郅侄桎轾祬庢zhi,室厔shi,没有例外。幄渥喔握龌偓媉腛wo都是屋之后造的,u-o,应该是与吾-我转化有关。可能屋由i到u也有类似的转化过程,将自己住的屋称为u(吾),而非i,而本身家的豕i-猪u可能也存在这个转换过程,或二相性。由此可见,i可能早于u,u早于o,是i-u-o的演化过程。而家本身的尖团音,也表明j尖音早,团音晚,是d-z-j的演化关系,这其实也说明了辅音d-c的演化关系,先有d,后有c。 行露

速 du 行露 s-d

我 u 行露 w-u-c, o-u

狱 cu 行露 y-c

足 du 行露 z-d

牙 cu 行露 y-c, a-u

王力《诗经韵读》第20页谐声表【鱼部】收录了牙字,这个部里还收录了家下女居等字,但王力将韵分了30部,其中o韵和u韵分开,细分为幽ou、觉ue、宵ao、药ao、侯ou、屋u、鱼u、铎uo、物u、歌o、月ue、盍o,一共十二部,占了超过三分之一。但他这里是矛盾的,比如,居归入鱼部,而屋归入屋部,其实居和屋都是来源于尸或凥。而该表竟然将几(非幾)尸归入脂部,也就是i韵。而且脂部还收录了履(尸,复都不是声旁吗?)妻(女,肖都不是声旁吗?)尔(爾,我归入r-c辅音,后来演化为ni,与女汝若乃合流,但我认为孔子时代还没有合流,因为表达你这个意向的主要还是女,而非尔或迩)。王力说他的谐音表是根据说文家,他就没敢承认是根据说文解字,因为汉代还没有韵书或切韵这个概念,说文解字诸多版本中粗体字一般认为是东汉许慎的原文,但也不一定,比如××切这些切音符号,不少版本的说文也是粗体大写,但肯定是后人注释的。一直到清朝都在用切韵系统,虽然当时已经有西方的拉丁字母释读中文了,但在学术界仍然不占主流,也就是高本汉王力之后,人们才逐渐用拉丁字母来注释古书。而高本汉还是个外国人,中国人清末民国懂外语的名家不少,王力算不上,其他名家如胡适、鲁迅、王国维等却没有释经,而王力搞了,所以王力好像很牛逼的样子,其实不然。训诂学在清朝发展到鼎盛,但属于小学问,大学问家不屑为之。王力在《诗经韵读》开头也说了,他推崇江永和黄侃,见概述第6&7页,而且说韵部越拆越多,他自己从23、29到30,还说未来还会越分越细,这不是有病吗?越分越细的结果就是古汉语的韵越来越长,由5678910个元音组成?古人这么牛逼,一个口型能发5678910个元音?无稽之谈。而在他这本书里,一个韵包含4个元音应不少了,比如第153页归(kiu?i),第152页尾(miu?i)、燬(xiu?i),第154页薇(miu?i),第161页飞(piu?i),他将这个四元音的韵称之为【微部】,近似于拼音ei。我认为这违反自然规律,纯粹为了分析而虽然夸大古人的口型,古人只能比现代人更笨,而不是更聪明,你让一个大猩猩发一个口型包含10个元音试试?人类发展到现在,存在超过5个元音的语言吗?aeiou这五个元音符号都不够用了吗?这也是国际音标的通病,符号越来越多,语音分析越来越复杂,这是一条歧路,为了强行区分语音,却忽略了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那就是同音字永远存在,比如王力这本书的尾(miu?i)和薇(miu?i)是同音字,那他可能还要根据声调再细分,请等一下,在我的系统看来,尾的古音就是i,没有辅音,而且由于偏旁部首尸+毛的关系,上古音很可能还有o/u的初音,也就是具备i o/u二相性。 行露

牙互与这几个字初文是有渊源的,王力的谐音表【鱼部】u收录了牙互与,却没有收录加字,加被录入【歌部】o。而说文牙:【五加切】,《宋本廣韻》牙:【五加切】,可能宋代就已经牙加同韵了。但也许更早,因为说文加:【古牙切】,但不一定是许慎的原话,但起码有一点,加=力+口,是与口同韵的,但王力将口录入【侯部】ou,说文口:【苦后切】,说文后:【胡口切】,循环。但王力确实将后、後也一同录入【侯部】,确实没有露出破绽,但在我的系统中,后最初于司同一个字,同一个音,i韵,d声,后来演化为c声,o韵。这个时期在商周,商朝应该还是读di,而非co。 行露

先不说牙u韵的发源了,先看这一行的牙-家-角-屋-狱-露-夜-足同韵,就是王力解释不了的,因为王力将牙归入【鱼部】,家归入【鱼部】,屋归入【屋部】,角归入【屋部】,狱归入【屋部】,足归入【屋部】,显然违反了这首诗的押韵,因为角-家和牙-家是排比的,肯定是一个韵,王力将其归入鱼和屋两个韵,显然是错误的。而且这里面还没有讨论鼠、雀、无、女、我等字。我们再来看雀和鼠,这也是排比对应的,肯定是一个韵,而且与家是一个韵,也就是王力所谓的鱼部,但很遗憾,王力将雀录入药部ao/ue,将鼠录入鱼部u。这是绝对错误的,是硬伤!我们再来看无、我、速、女,王力将女录入鱼部,我录入歌部,無归入鱼部,速或束没有归入任何韵部,根据偏旁,可能被他归入月部,因为他的【月部】ue/uo中收录了剌、赖、辣和獭。按照我的系统,吾和我最初可能不同音,但发展到同音之后就相互通假,在这首诗里,我=吾,应该是同韵,但王力将我录入歌部,吾录入鱼部,和我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也是不符合诗经事实的。且不说不一定押韵的倒数第三字、倒数第二字,先不讨论。但前面的韵脚角-家和牙-家,王力的系统是失效的。王力这本书是在几个月前买的,这有这几天才拿来参考,之前我一直是不屑于他根据韵书按图索骥的理论,我认为韵书的切韵系统相互交叉,不准确。这几天按照他的分部对照诗经,发现确实是非常脱离实际的。我觉得从20210213开始,到结束,不再参考他的系统。也就是说,从20210210到20210213清晨,参考了王力的《诗经韵读》,之前和今后都不再参考它,只作为我的一本藏书。从今天开始,在古今音对照和格律排列之外,再加入一项:韵脚字(严式和宽式分别列出) 行露

墉 cong 行露 y-c

讼 dong 行露 s-d

从 dong 行露 c-d

行 cong 行露 h-c, ang-ong

行露 角-屋-家-牙,狱-足,露-夜,雀-鼠,墉-讼-从 露-夜-雀-角-屋-家-狱-足-鼠-牙,墉-讼-从


皮 bo 羔羊 p-b, i-o 18 1.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坡波破颇音,应为皮的古音。 羔羊 2.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紽 do 羔羊 t-d, uo-o 3.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蛇 do 羔羊 sh-d, e-o □□□■ □□□■ □□□□ □□□■ o

革 ci 羔羊 g-c, e/ai-i □□□● □□□● □□□□ □□□● i

南阳方言gai。 羔羊 □□□◆ □□□◆ □□□◆ □□□◆ n

緎 i/ci 羔羊 y-i-c, u/uai-i 但是委蛇在古文中也读作weiyi,说明蛇在古代也经历了i韵。而且出现在第二行i韵中,可能真的经历过i的变革,是否意味着蛇是双元音io或oi。而最后一行蛇加入ng韵,是否也指向了ng/?来自o韵?我认为蛇字穿插于i o ng三行的韵诗中,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古音演变的密码。由于我的理论排斥双元音,所以暂不讨论,但不代表这没有价值,等以后再讨论吧。法语的oi音,韵尾确实类似a,而蛇它他确实变成了现代的e韵和a韵。

或音,南阳方言读作huai,可归入ci,但是i还是ci未定。 羔羊

食 di 羔羊 sh-d

古音si,但s也归入d辅音。 羔羊

缝 bong 羔羊 f-b, eng-ong

总 dong 羔羊 z-d

公 cong 羔羊 g-c

公甲骨文和金文下面是口,是否说明ng韵来自o韵?也许吧。 羔羊

羔羊 皮-紽-蛇,革-緎-食,缝-总-公 与严式相同。


阳 cong 殷其雷 y-c, ang-ong 19 1.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遑 cong 殷其雷 h-c, uang-ong 2.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侧 di 殷其雷 c/ch-d, e/ai-i 3.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南阳方言cai、chai。 殷其雷 □□□ □□□□■ □□□□ □□□■ □□□□ □□□□ ng

息 ci/di 殷其雷 x-c/d □□● □□□□● □□□● □□□● □□□● □□□● i

南阳方言中读x尖音,类似s,可归入d。同样,息的偏旁有自+心,自z,心x尖音或s,都可归入d辅音。 殷其雷 □□□ □□□□◆ □□□□ □□□◆ □□□□ □□□□ o/u

雷 ci 殷其雷 l-c, ei-i 不讨论重复句子的押韵,比如第1、3、5、6列。

子 di 殷其雷 z-d

哉 di 殷其雷 z-d, ai-i

斯 di 殷其雷 s-d

下 cu 殷其雷 x-c, ia-u

处 du 殷其雷 ch-d

殷其雷 阳-遑,侧-息,下-处 阳-遑-君-振-南-山,侧-息-雷-子-哉-斯-归,下-处-莫


梅 bi 摽有梅 m-b, ei-i 20 1.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七 di 摽有梅 q-d 2.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南阳方言q尖音,或c尖音,可归入d辅音。甲骨文形状类似现在的十,但十的甲骨文确实绳子打结,这两个字形到汉代才有些混淆,但之前是分开的。流行观点是七是切的初字。 摽有梅 3.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吉 ci 摽有梅 j-c □□■ □□■□ □□□□ □□■□ i

三 di 摽有梅 s-d, an-i □□■ □□■□ □□□□ □□■□ i

南阳方言sa,可按照系统归入du。 □□■ □□■□ □□□□ □□■□ i

今 ci 摽有梅 j-c, in-i 今在诗经第111篇之后的诗歌中有分析,归入i韵,虽然现在是in韵,按照系统似乎可以归入ng韵。但南阳方言为i韵。我认为不是古音in脱落韵尾n,而是上古就没有鼻音n,因为在我的系统里,ng韵是来自元音o。所以,我倾向于将今归入i韵,那么这里的三也就归入i韵了,这在汉语中颇不合理,但联系到欧洲语言tri,就合理了,因为s-d,t-d,三上古音di很容易对应到欧洲的三tri。当然今和三的上古音也可能是多元音,比如io二相性,doi,toi,而法文三trois,oi类似a音。韩语三就是i韵,可能是三的古音。甲骨文三完全是象形文字,不能作为读音的参考。

塈 ci 摽有梅 j-c

谓 ci 摽有梅 w-c, ei-i

兮 ci 摽有梅 x-c

士 di 摽有梅 sh-d

之 di 摽有梅 zh-d

摽有梅 七-吉,三-今,塈-谓 七-吉-梅-塈-谓-兮-之-士,三-今,可以保留今不归入i韵,而归入ng韵。


星 ding 小星 x-d 21 1.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实命不同!

南阳方言x尖音,类似s,可归入d辅音。另外,偏旁生sh-d。 小星 2.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实命不犹!

东 dong 小星 □□□■ □□□■ □□□■ □□□■ □□□■ ng

征 dong 小星 zh-d, eng-ong □□□■ □□□■ □□□■ □□□● □□□● ng+o

公 cong 小星 g-c

同 dong 小星 t-d

昂 ong 小星 ang-ong

裯 do 小星 ch-d, ou-o

犹 co 小星 y-c, ou-o

小星 星-东-征-公-同-昂,裯-犹 星-东-征-公-同-昂-参-命-衾,裯-犹


汜 di 江有汜 s-d 22 1.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归 ci 江有汜 g-c, ui-i 2.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以 i 江有汜 y-i-c 3.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悔 ci 江有汜 h-c, ui-i □□■ □□■ □□■ □□■ □□□■ i

渚 du 江有汜 zh-d □□● □□□ □□● □□● □□□● u

与 cu 江有汜 y-c □□● □□□ □□● □□● □□□● o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u或ü,没有辅音或声母。 江有汜 这首诗的u和o是分开的。

处 du 江有汜 ch-d

沱 do 江有汜 t-d, uo-o

过 co 江有汜 g-c, uo-o

歌 co 江有汜 g-c, e-o

江有汜 汜-以-悔,渚-与-处,沱-过-歌 汜-以-悔-归,渚-与-处-沱-过-歌


麕 cong 野有死麕 j-c, un-ong 23 1.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春 dong 野有死麕 ch-d, un-ong 2.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包 bo 野有死麕 ao-o 3.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诱 co 野有死麕 y-c, ou-o □□□■ □□●□ □□□■ □□●□ ng+o

樕 du 野有死麕 s-d □□□● □□□● □□□● □□□● o

鹿 cu/co 野有死麕 l-c, ou-o □□●●◆ □□●●◆ □□●●◆ o+i

南阳方言lo,同六陆路。 野有死麕 这里最难的是第三行第三句的押韵,到底是押在哪个字?尨?也?吠?如果是脱-帨-吠,那就是i韵而非o韵了,因为兑虽有i o二相性,但吠-犬-狗的韵来源似乎不确定,前几个月我推定狗o为犬的古音,果如此,吠-犬o韵也是恰当的。但据说吠最早见篆文,孔子写诗经时是否采用了此字,未可知。按照押韵规则,不应该押在末字,而是应该在【也】字,而也上古音为o韵,形成脱-帨-也,这是严式押韵。但前面的脱脱,我帨,都是o韵,那是否尨o韵?现在的尨=庞ng韵,那上古呢?是否真的如我推定的那样ng来自?,来自o韵?存疑。

束 du 野有死麕 sh-d

玉 cu 野有死麕 y-c

脱 do 野有死麕 t-d, uo-o

帨 do 野有死麕 sh-d, ui-o

也 do 野有死麕 y-d, e-o

也亦在先秦通韵,按照现在读音是i韵,但在上古也可能是o韵。但或许也有二相性。因为据记载,秦朝时殹=也,而殹结构为医+殳,可能也具有i o二相性。所以很难最终确定。最大可能是脱-帨-吠都是i韵。确切地说,是uei或ui韵,多元音,这与我理论不符,所以先不考虑。而且这样也没有严格按照押韵规则。 野有死麕

兮 ci/di 野有死麕 x-c/d

南阳方言x尖音,类似s,可归入d辅音。但一般将兮拟古为hei。h-c,或单纯ei,没有辅音。 野有死麕

吠 bi 野有死麕 f-b, ei-i

野有死麕 麕-春,包-诱,樕-鹿-束-玉,脱-帨-也?吠?,兮-吠 麕-春,包-诱-樕-鹿-束-玉-脱-帨-也-吠-我-尨?,兮-吠

20210216添加新韵: 野有死獐(此诗为20210215作)

1.野有死獐,白茅包之。有女思郎,帅哥诱之。

2.林有灌木,野有死鹿。白茅捆束,有女如玉。

3.舒而脱脱兮,莫慌手脚兮,莫使庞獒吠。

□□□■ □□●□ □□□■ □□●□ ng+o

□□□● □□□● □□□● □□□● o

□□●●◆ □□●●◆ □□●●◆ o+i





襛 cong 何彼襛矣 n-c 24 1.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

雍 cong 何彼襛矣 y-c 2.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孙 dong 何彼襛矣 s-d, un-ong 3.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缗 bing 何彼襛矣 m-b, in-ing □□■□ □□□● □□□■ □□□● ng+u

华 cu 何彼襛矣 h-c, ua-u/o □□■□ □□□● □□□■ □□□● n+i

车 du 何彼襛矣 ch-d, e-u □□●□ □□□■ □□□● □□□■ ng+i

李 ci 何彼襛矣 l-d

子 di 何彼襛矣 z-d

维 ci 何彼襛矣 w-c, ei-i

何彼襛矣 禯-雍-孙-缗,华-车,李-子-维 与严式相同。


葭 cu 驺虞 j-c, ia-u 25 1.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

豝 bu 驺虞 a-u 2.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

驺 du 驺虞 z-d, ou-u □□□■ □□□■ □□□■■ u/o

虞 cu 驺虞 y-u-c □□□● □□□● □□□□□ ng

蓬 bong 驺虞 p-b, eng-ong

豵 dong 驺虞 z-d

者 du 驺虞 zh-d, e-u

五 u 驺虞 w-u-c

茁 do 驺虞 zh-d, uo-o

發 bo 驺虞 f-b, a-o

乎 cu 驺虞 h-c

於 u 驺虞 y-u-c

嗟 do 驺虞 j-d, ie-o

嗟j应该是尖音,但方言中没有这个字,无法揣测。只能按照偏旁差ch-d。 驺虞

驺虞 葭-豝-虞,蓬-豵 葭-豝-虞-驺,蓬-豵


舟 do 柏舟 zh-d, ou-o 26 1.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流 co 柏舟 l-c, iu-o 2.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忧 co 柏舟 y-c, ou-o 3.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酒 do 柏舟 j-d, iu-o 4.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j尖音,可归入d,酬醜ch-d亦然。猷酉猶酭楢輶莤则不然。陷入两难。但酉最初就和酒缸有关。香港城市大学网站公布的《汉语多功能字库》(https://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mf/search.php?word=%E9%85%89):甲金文「酉」象大口尊,是「尊」的初文,本義是酒尊。 詳解: 甲金文象酒尊之形,與夏代二里頭出土的大口尊形狀吻合,是酒尊的「尊」的象形初文,所以古文字「酉」可以表示「酒」,「酒」字三體石經古文作「酉」。後假借為地支名。酒缸的底部是尖的,是為了可以使酒缸的一小半埋進更深的土地上,以便於儲藏保存。  甲骨文讀為酒,表示薦酒之祭,又用作地支。金文表示酒,宰甫卣:「王鄉(饗)酉(酒)」,《詩.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飽以德。」用作地支名,居第十位。士上卣:「才(在)五月既望辛酉」。又用作國族名、人名。  《說文》:「酉,就也。八月黍成,可爲酎酒。象古文酉之形。凡酉之屬皆从酉。丣,古文酉。从卯,卯爲春門,萬物已出。酉爲秋門,萬物已入。一,閉門象也。」 || 国学大师王章公布(http://www.guoxuedashi.com/zixing/yanbian/6631wx/):甲骨文「福」從示、從酉,或又增廾,或省示。酉為酒器,像兩手捧尊祼酒於神前,用以報神之福,或祈求保佑。商代金文作酉,西周金文構形與甲骨文同,春秋金文〈士父鐘〉「酉」已作「畐」,為篆文「福」字所從「畐」之所本。戰國文字構形,或作上下結構相同,戰國晚期秦簡文字從示、從畐,已與篆文無別。段注本《說文?示部》:「福,備也。从示、畐(ㄈㄨˊ)聲。」又《說文?畐部》:「畐,滿也。」從示,表示與祼酒報神之祭儀相關;從畐,表示音讀,兼表豐富完備之義。古人生活以酒象徵豐富完備,本義保佑、降福。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综上而言,畐和酉在商代之前是同源的,到周朝仍然写法一样,但春秋时写法分化,也就是说,酉与畐以及以此为偏旁的所有汉字,在周朝及以前都是同源的,春秋之后才发生分离,那么这里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了,f-b,y-c,u-i,o-i-d?如果酉和酒一样都是尖音,指向了辅音d,那么元音o是一直都没变吗?但根据畐-福i-u的演进规律,如果套用我的系统,是不时可以说o/u是由i演化而来,在加上尖音的d归属,是不是可以推定酉和畐最初的元音都是i?那是不是可以进一步说,酉的i元音是由d辅音演化而来,也就是说酉最初的读音是接近di?而非ci?当然不排除酉最初就是o元音,类似do。 柏舟 5.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游 co 柏舟 y-c, ou-o □□□■ □□□■ □□□□ □□□■ □□□■ □□□■ o

茹 cu 柏舟 r-c □□□□ □□□■ □□□□ □□□■ □□□■ □□□■ u

据 cu 柏舟 j-c □□□□ □□◆□ □□□□ □□◆□ □□□□ □□◆□ ng

诉 du 柏舟 s-d □□□■ □□□■ □□□■ □□□■ □□□□ □□□■ o

怒 cu 柏舟 n-c □□□□ □□□● □□□□ □□□● □□□□ □□□● i

悄 co 柏舟 q-c, iao-o 偶数句严格押韵,奇数句未必押韵。

小 do 柏舟 x-d, iao-o

南阳方言x尖音,类似s,可归入d辅音。 柏舟

少 do 柏舟 sh-d, ao-o

摽 bo 柏舟 iao-o

多 do 柏舟 uo-o

微 ci 柏舟 w-c, ei-i

衣 i 柏舟 y-i-c

飞 bi 柏舟 f-b, ei-i

南阳方言fi。 柏舟

转 dong 柏舟 zh-d, uan-ong

卷 cong 柏舟 j-c, uan-ong

选 cong 柏舟 x-c, uan-ong

鉴 cing 柏舟 j-c, ian-ing

根据汉典网上公布,鉴(https://www.zdic.net/hans/%E9%89%B4):『說文解字』大盆也。一曰監諸,可以取明水於月。从金監聲。革懺切 『說文解字注』 (鑑)大盆也。盆者,盎也。凌人:春始治鑑。注云:鑑如甀,大口,以盛冰,置食物於中,以禦温氣。春而始治之。按鄭云如甀,醢人作醢云塗置甀中,則鑑如今之甕。許云大盆,則與鄭說不符,疑許說爲是。且字从金,必以金爲之也。从金監聲。革懺切。八部。一曰鑑諸,可?取朙水於月。鑑諸當作鑑方諸也,轉寫奪字耳。周禮司烜氏: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鍳取明水於月。注:夫遂,陽遂也。鍳,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淮南書:方諸見月則津而爲水。高注:方諸謂陰燧大蛤也,孰摩令。月盛時以向月下則水生,以銅盤受之,下水數滴。高說與許、鄭異。考工記以鑒燧之齊倂言,則鑑之爲鏡可知也。鄭云鏡屬。又注考工記云:鑒亦鏡也。詩云。我心匪鑒。毛傳曰:鑒所以察形。葢鏡主於照形,鑑主於取明水,本系二物。而鏡亦可名鑒,是以經典多用鑑字,少用鏡者。鑑亦叚監爲之,是以毛詩宜鑒於殷,大學作儀監。鄭箋詩云:以殷王賢愚爲鏡。注大學云:監视殷時之事。各依文爲說而已。尚書監字多有同鑒者。||可知,在西汉初年《毛传》书写期间,鉴镜读音已经不同,所以作者以为是两种东西,根据我的系统,鉴古音即为镜cing,而西汉早期已经不这样读了,孔子时代应该还是读作镜。而甲骨文和金文并没有镜字,此字始見於篆文,大概就是秦朝之后的字。春秋时期可能尚无镜字。 柏舟

柏舟 流-忧-酒-游,茹-据-诉-怒,小-少-摽,微-衣-飞,转-卷-选 流-忧-酒-游-舟-茹-据-诉-怒-小-少-摽-悄-多,微-衣-飞-矣-之,转-卷-选-鉴


里 ci 绿衣 l-c 27 1.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已 ci 绿衣 y-c 2.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裳 dong 绿衣 sh-d, ang-ong 3.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亡 cong 绿衣 w-c, ang-ong 4.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丝 di 绿衣 s-d □□■□ □□□■ □□□□ □□□■ i

治 di 绿衣 zh-d □□□□ □□□● □□□□ □□□● ng

古 cu 绿衣 g-c □□■□ □□■□ □□◆□ □□◆□ i+o

訧 co 绿衣 y-c, ou-o □□◆□ □□□● □□◆● □□◆● ng

风 bong 绿衣 f-b, eng-ong 这里难在第三行的押韵,多本注释,包括于夯注,将訧注释为yi,但明眼一看就是错的。据说胡适将絺綌读作xigu惹出了笑话,其实是当时的人不懂,古音就是xigu,綌gu-xi不奇怪,因为都属于c声母,奇怪的是絺xi-chi,声母由c变成了d,不可谓不令人惊诧。我认为絺=緆x尖音,与ch同属于d辅音,可能最早的絺字就是緆字,读若锡,也经常被写作锡,假借为赐字,因为同属于d辅音,而且同属于i韵,可能上古就是同音的,di。但是緆-絺这个转变是怎样的过程呢?可能最初的絺綌=緆縎。古代的綌絺应该为一个字,后来发生分化,比如空隙的隙,有几种写法,??(希+隙的右侧 ??)??(谷+隙的右侧)???(阝+锁的右侧)??(隙右上角小变成少)隟??(隙右上角小变成巛)??(谷+隙的右侧)郄(希+阝)??(隙去掉阝),从隙的这几种写法来看,谷、希、??(隙的右侧)是该字的主要构成元件,根据字源查询,隙最早出现在篆书,也就是汉代。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際見之白也。从白,上下小見。】;郤出现较早,按照许慎的解释:【晉大夫叔虎邑也。从邑,谷聲。】郤字古音gu。然而,无论隙还是郤的写法,最早都见于许慎的《说文解字》,然而另一个写法郗可以查到的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秦国,但写法卻郤郗不分,可见南开大学文学院汪燕洁的《北大漢簡《蒼頡篇》“訟?”小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4289。也可见国学大师【郗】的词条:http://www.guoxuedashi.com/zixing/yanbian/9667ao/。这两个资料中,偏旁希和谷的写法很类似,而查询希的来源,发现许慎的说文并没有收录。香港城市大学《汉语多功能字库》查询【希】最早也是来自战国时代的秦简:https://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mf/search.php?word=%E5%B8%8C,汉代才开始用得比较多。所以,从希字的发源可知,上古时代没有希字,更没有絺字。那么絺綌之所以出现在诗经中,必定是后世的儒生们根据古音或古字添加或修改的,如果是根据古音添加,则絺很可能是緆,而緆或裼在上古通常写作锡(赐),这两个异体字现代读音xi尖音和ci,都比较接近絺chi,按照我的系统都可以归入辅音d。而说文对郤古音gu的判断,也许并不是许慎本人的,而是唐宋之后的注释者判断,但无论如何,郤卻二字古代是否一个字?这个问题现在看来未必有解,因为谷偏旁完全一样,软耳旁和硬耳旁在秦简中的区别也是很小的,因为都是人字变型而来,软耳旁来自邑,是人上有口(口代表围墙或护城墙,代表城市或村庄),很可能两者最初是一个音,谷gu。而q-g-x都属于c辅音演化而来,但元音却不同,郤i,谷o,卻o,是否可以认为卻o音比较早,郤i音比较晚?既然许慎或注释者认为郤古音u,那至少从侧面证明了郤卻最初确实可能是一个字,一个音,甚至一个意思。而且有意思的是,卻的另一个写法?也很类似郤的异体字郗,这一切都说明希字来源于谷,且读音源于谷gu。综上,可知絺綌二字应该是一个字,而非现在解释的两个字,细葛布和粗葛布,而都应该是粗葛布,因为无论是空隙的意思,还是稀少的意思,都摆脱不了粗葛布的内涵。如果这个假定成立,那么上古关于絺綌的记载都要重新审视。比如:《論語.鄉黨》:“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诗·国风·邶风·绿衣》:“絺兮綌兮、凄其以风。”《诗·国风·周南·葛覃》:“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礼·曲礼》:“为国君者,华之巾以綌。”《周礼·地官·掌葛》:“掌葛掌以时徵絺綌之材于山农。”《礼·曲礼》:“爲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左传·隐十一年注》:“絺在野王县西南。”《仪礼·燕礼》:“幂用綌若锡。”《仪礼·大射礼》:“幂用锡若絺。”《仪礼·乡饮酒礼》:“尊綌幂,宾至彻之。” 《诗·邶风》:“絺兮綌兮,凄其以风。”《管子·轻重丁》: 管子对曰:“城阳大夫,嬖宠被絺綌,鹅鹜含馀粖。”《尚书·益稷》:“黼黻絺绣。”《仪礼·燕礼》:“公尊瓦大两,有丰,幂用綌若锡。”《儀禮·旣夕》:縓綼緆。||其中仪礼中对于三个字都出现过:用綌若锡、用锡若絺。那么,这三者都是将酒坛盖子上缠的一种麻布,这种麻布近现代酒坛盖子上仍然适用,非常稀,网眼很大,在以前听说是喝黄酒,需要过滤用,可能倒酒时也起到过滤作用,并不一定单单是用来增大摩擦力固定盖子。“尊綌幂,宾至彻之。”这句话里的【彻】字是何意?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读,根据甲骨文金文,是鬲+手,战国文字因之,但逐渐将鬲简写为育,主要是鬲下面的部分简写为月,许慎的说文解字同时收录了两种字形,说明汉代还是有两种写法,但许慎只解释了一个意思【通也。从彳从攴从育。】后世以为这是撤或辙的古字,无论这么说,已经不是通的意思了。对于徹在仪礼中的意思,有的人就持有【撤、拆掉】之意,我认为不当,应该是把酒倒完,喝完的意思,或者就是筛酒的意思,把酒从酒缸中倾倒而出,过滤并加热引用。而且筛酒釃酒的酾字本身也是sh-d辅音,与徹ch-d相同,可能同源。在尚书中【黼黻絺绣】将【絺】作为刺绣,就与【緆】的含义很吻合了,是一个字的可能性极大。若此,则仪礼中所记载的【幂用锡若絺】,应该是不小心将后人注释的字当成原文了,比如【幂用锡(注释:若絺)】,【幂用綌(注释:若锡)】,也就是说,緆、絺、綌三个字互训,是后人注释而成,原文可能只有【緆】-【綌】之分,緆表示细麻布,綌表示粗麻布,而后世产生了絺字(其实也是源于綌字),以为是不同的事物,所以用来注释仪礼。若此,则以上出处的文字应当改为:《诗·国风·周南·葛覃》:“是刈是濩,为緆为綌,服之无斁。”《礼·曲礼》:“为国君者,华之巾以綌。”《周礼·地官·掌葛》:“掌葛掌以时徵緆綌之材于山农。”《礼·曲礼》:“爲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緆。”《左传·隐十一年注》:“緆在野王县西南。”《仪礼·燕礼》:“幂用綌(注:若锡)。”《仪礼·大射礼》:“幂用锡(注:若絺)。”《仪礼·乡饮酒礼》:“尊綌幂,宾至彻之。” 《诗·邶风》:“緆兮綌兮,凄其以风。”《管子·轻重丁》: 管子对曰:“城阳大夫,嬖宠被緆綌,鹅鹜含馀粖。”《尚书·益稷》:“黼黻緆绣。”《仪礼·燕礼》:“公尊瓦大两,有丰,幂用綌(注:若锡)。”《儀禮·旣夕》:縓綼緆。

人 ing r-i-c, en-ing

心 cing/ding x-c/d, in-ing

南阳方言心x尖音,可归入d辅音。当然,也可能就是c辅音。比如,前面推定比干=剜心。

我 u 绿衣 w-u-c, o-u

綌 ci 绿衣 x-c

以 i 绿衣 y-i-c

我并不认为这里綌是i韵,因为我相信上古綌读谷,起码是u韵。我的观点与许慎相近。 绿衣

綌2 cu 绿衣 x-c, i-u

绿衣 裹-已,裳-亡,丝-治,古-訧-我,风-人-心 裹-已-丝-治-兮-矣,裳-亡-风-人-心,古-訧-我-綌



羽 cu 燕燕 y-c 28 1.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u或ü,没有辅音或声母。 燕燕 2.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野 cu 燕燕 y-c, e-u 3.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雨 cu 燕燕 y-c 4.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颃 cong 燕燕 h-c, ang-ong □□□□ □□□■ □□□□ □□□■ □□□□ □□□■ u

将 cong 燕燕 j-c, iang-ong □□□◆ □□●◆ □□□□ □□●◆ □□□◆ □□●◆ ng+i

以/亢/咽 cong 燕燕 k-y-c, an/ang-ong □□□□ □□□● □□□□ □□□● □□□□ □□□● ng

亢古字有己+人的写法,以字古字也有己+人的写法,但还是不太像,混淆的几率很低。 燕燕 □□□□ □□□● □□□□ □□□● □□□□ □□□● ng

咽也是汉代才出。之前可能就是亢字,因为亢也有咽喉之意。且y-c, k-c都归入c辅音。 燕燕 这首诗押韵规则很简单,偶数句押韵,但是第二行第六句【以】i韵出律。可能是后世篡改别字。

音 ing 燕燕 y-i-c, in-ing 纵向押韵也很规则,奇数句押韵,都是i韵。如果添加纵向押韵,可排列如下:

南 cong 燕燕 n-c, an-ong □□□◆ □□□■ □□□◆ □□□■ □□□◆ □□□■ u

心 cing/ding 燕燕 x-c/d, in-ing □□□◆ □□●◆ □□□◆ □□●◆ □□□◆ □□●◆ ng+i

渊 cong 燕燕 y-c, uan-ong □□□◆ □□□● □□□◆ □□□● □□□◆ □□□● ng

身 dong 燕燕 sh-d, en-ong □□□◆ □□□● □□□◆ □□□● □□□◆ □□□● ng

人 ing 燕燕 r-i-c, en-ing

飞 bi 燕燕 f-b, ei-i

归 ci 燕燕 g-c, ui-i

及 ci 燕燕 j-c

之 di 燕燕 zh-d

泣 ci 燕燕 q-c

偏旁立l-c,也归入c辅音。 燕燕

只 di 燕燕 zh-d

惠 ci 燕燕 h-c, ui-i

思 di 燕燕 s-d

燕燕 羽-野-雨,颃-将-以/亢/咽?,音-南-心,渊-身-人,飞-归-及,之-泣,只-惠-思 羽-野-雨,颃-将-以/亢/咽?-音-南-心-渊-身-人,飞-归-及-之-泣-只-惠-思


土 du 日月 t-d 29 1.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处 du 日月 ch-d 2.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顾 cu 日月 g-c 3.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诸 du 日月 zh-d 4.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冒 bo 日月 m-b, ao-o □□□■ □□□■ □□□□□ □□□■ □□□□ □□□■ u

好 co 日月 h-c, ao-o □□□□ □□□■ □□□□□ □□□■ □□□□ □□□■ o

报 bo 日月 ao-o □□□□ □□□● □□□●□ □□□● □□□● □□□● ng

方 bong 日月 f-b, ang-ong □□□■ □□□■ □□□□ □□□■ □□□□ □□□■ u

良 cong 日月 l-c, iang-ong 偶数句押韵,奇数句不同押,但若考虑到重复排比,可以修改如下:

忘 cong 日月 w-c, ang-ong □□□■ □□□■ □□□□◆ □□□■ □□□● □□□■ u

人 ing 日月 r-i-c, en-ing □□□■ □□□■ □□□□◆ □□□■ □□□● □□□■ o

定 ding 日月 □□□■ □□□● □□□●◆ □□□● □□□● □□□● ng

出 du 日月 ch-d □□□■ □□□■ □□□◆ □□□■ □□□● □□□■ u

卒 du 日月 z-d u i ng

述 du 日月 sh-d 纵向也有押韵,如第1、3、5列(句)形成纵向的排比韵。

日月

日月 土-处-顾,冒-好-报,方-良-忘,出-卒-述 土-处-顾-冒-好-报-出-卒-述-诸,方-良-忘-人-定


暴 bo 终风 ao-o 30 1.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笑 co 终风 x-c, iao-o 2.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敖 o 终风 ao-o 3.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悼 do 终风 ao-o 4.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来 cu 终风 l-c, ai-u □□□■ □□□■ □□□■ □□□■ o

霾 bi 终风 m-b, ai-i □□□● □□□■ □□□■ □□□● u+i

思 di 终风 s-d □□□● □□□● □□□● □□□● i

曀 i 终风 y-i-c □□□□ □□□● □□□● □□□● i

寐 bi 终风 m-b, ei-i 偶数句押韵,奇数句未必押韵。但第二行判断比较苦难,因为它不是传统的偶数句押韵,而是对称押韵,类似ABBA,而非ABAB。但这种押韵形式,诗经中还有几处,虽然比例不大,但还是有的。

嚏 di 终风 t-d 此外,最后一行【阴】字到底压不押韵?我认为是不押的,奇数句未必押韵。阴字的古文最早可追溯到金文,偏旁有今、云、金,或今云并用,似乎都是鼻音,但今字我在前文释读为i韵,南阳方言为ji。所以,也有很小的机会阴i韵。三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机会。此外,来也可能在孔子时代就存在i u/o二相性,如果这样,那么第二行就全押韵i,如AAAA。

雷 ci 终风 l-c, ei-i

怀 ci 终风 h-c, uai-i

阴 cing 终风 y-c, in-ing

阴2 i 终风 y-i-c, in-i

阴i韵的可能性比较小,可能在六分之一,但不排除这种可能。 终风

终风 暴-笑-敖-悼,霾-思-曀-寐-嚏-雷-怀 暴-笑-敖-悼-来,霾-思-曀-寐-嚏-雷-怀-阴?



网站温馨提示: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
发布于 2022-02-17 18:40:04
回帖0 评论0 浏览 -

回帖

列表为空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