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紫珑斋原创科普游记请点下方:【紫珑斋最全科普文章大集锦】
http://www.giabbs.com/post/889857501
------------------------------------------------------------------------------------------------------
下面开始我们这篇文章的正题咯~
无瑕不成玉,瑕疵是我们辨玉赏玉过程中绕不开的话题。 很多朋友一心想寻块“无瑕”的美玉,可寻遍天下终究无果,还有很多朋友“谈瑕色变”,接受不了玉石上任何一点毛病,结果玩玉反倒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这种种事端,都是由于我们对瑕疵的认知不够全面、理解不够客观造成的,《买玉那些事儿》讲述过和田玉的白度、油性、光感、皮壳等等指标,行文至此,我们就来聊聊和田玉里让人头疼的大瑕小疵。
一、定义及形成
裂,是玉器上大家最熟悉也最为在意的一种瑕疵,行业里面也称之为“绺”,但这只是一种好听的叫法,影响不了其作为瑕疵的本质。裂纹,是指玉石在受到撞击、挤压或温度变化下,内部出现的解理、断层。
我们都知道 “奶白”和“脂份”是形容和田玉色度和油润度极好的词语,上好的和田玉看起来也很像一块奶油冰糕,为了形象地说明和田玉各种瑕疵的形成,紫珑斋索性就以“奶粉兑水并急冻”这一冰糕的制作过程为例,通俗作比,随性絮语。假如将冻好的冰糕摔向地面,即使整体上没有分崩离析,冰糕的表面和内里也会出现大小不一的断面茬口,这正是和田玉中裂纹的形成原因。
朋友们往往会把“裂”和“断”联系在一起,常有人问我“有裂纹的玉石会不会断掉?”,其实和田玉的交织结构注定了它不会轻易断开,而我们担心的“裂”,也是分为四种情况的:1、明裂。
明裂,是指玉石表面能够看到并向内部纵深发展的裂痕,明裂也叫作“大裂”,这里的“大”并不是描述裂口的大小,而是形容严重程度,其重要特征是一侧明显泛白,另一侧有暗影,这是由于玉石的解理面造成了光线不同的折射,所以这种明裂在视觉上也较为明显。 明裂的另一个名称是“活裂”,意指此类裂口会随着震动、碰撞而不断延展,原本的解理面也随之不断扩大,明裂的这种“生长”会造成玉器的日渐丑陋与贬值,这也正是大家最忌讳的一种裂痕,大多数明裂在玉器表面可以用指甲扣得到,买玉时要特别留意这一类瑕疵。2、暗裂。
暗裂也叫作“隐裂”,是指隐藏在玉石内部,肉眼不易察觉也相对稳定的裂痕,如果说明裂会让人产生“这一部分要掉下来”的感觉,暗裂则是一种包裹在玉石内部的稳妥感,暗裂也称为“死裂”,大多数情况下不易生长延展,可以当做是玉石内部的一种“起层”。 暗裂又分“炸心纹”“包裹纹”等等,不论其形成原因如何,总体上都是用手扣不到的,只有在特定的光线下才能观察出来,同样由于光线在玉石内部的折射,暗裂往往从一个角度能够看见,而从其他角度就看不到了。暗裂对玉石品质的严重性小于明裂,不过为了准确评估一件玉器的价值,玉友们在买玉时仍需尽量细致查找这类瑕疵。3、崩口。
崩口,是隐于玉石内部的细小裂痕,具有短、细、碎的特点,常见区域状分布,崩口其实是暗裂的一种,用手扣不到,特定光线角度下可见,特别细碎的基本上与玉石结构混为一体。 崩口是在切割、雕刻过程中出现的裂痕,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起性”,如果玉料的交织度差,则糯性弱、韧性弱,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炸裂”,那些炸出的细碎隐裂就是崩口。常见爱起性的料子有单层结构的鸭蛋青、硬度较高的戈壁料等,崩口是检验一块玉糯性的重要标准,翡翠正是硬度高而糯性不足,在雕刻时容易出现崩口,所以翡翠的工艺大多不及和田玉那样细致。4、皮纹。
行话说“十籽九裂”,裂纹在籽玉上是很常见的瑕疵,其中皮纹又因已经愈合,属于裂纹中最无碍大雅的一种,在雕刻中一般不做特别的处理,所以我们常见在籽玉的成品上保留着大大小小的皮纹,这也是属于籽玉的独特风味。 可以说裂纹是最不被待见的一种玉瑕,但是它并非一无是处,裂纹在鉴玉过程中仍有两条积极意义。1、看产地。
籽玉的裂纹中多生有水草纹,水草纹即上图裂纹中黑褐色水草状纹路,是河水中锰离子长期浸润的结果,在判断玉石产地的时候,很多人会找裂纹中的水草纹作为佐证,水草纹能够证明这块玉石在水中浸泡过,而滚筒料、磨光料即使皮壳做的再逼真,也很难仿出日积月累的水草纹。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蛇纹石、直闪石都在河水中浸泡出水草纹,所以带有水草纹的不一定是籽玉,另外,近年来水草纹也出现了高仿技术,玉友们在判断产地的时候要结合皮色、光感、皮壳等方面综合考量。2、看皮色。
玩玉老手鉴定皮色真伪,会首先寻找皮壳上的裂纹,裂纹处的皮色特征能够极有力地证明皮色真伪,如上图,籽玉的真皮色在裂纹处至少有三个体现: 籽玉裂纹与皮色的形成,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平整的皮壳上高仿皮色不易分辨,而裂纹中的假皮往往无处遁形。 我们常说“裂纹”,事实上“裂”与“纹”是两个概念,裂,是唯一能够破坏玉石完整性的瑕疵,上文所说的明裂、严重的暗裂都归于“裂”,而纹则更接近于玉石表里的结构特征,皮纹、轻微的暗裂和崩口都属于“纹”。
不论是裂还是纹,都影响了玉器的美观,进而影响着价值,所以在加工中也有很多处理裂纹的经验,比如且末料因开采原因多裂纹,所以常见且末料的山子、挂件,却很少见到完美的且末手镯,因为前者可以用工艺处理裂纹,而手镯对玉料完整性的要求极高;再比如一块起性多崩口的籽料,最常见的处理办法是磨成直径小的珠子,因为珠子工艺少不会发生二次起性,也因为珠子体积小崩口不易察觉。1、 雕刻避纹。
“挖脏去绺”是玉雕设计的第一步,把能剔除的瑕疵都剔干净,实在去不掉的就只能借雕刻处理,如上图是一只籽玉手镯,开出来之后发现有较严重的隐裂,所以雕刻了祥云纹遮掩,但由于隐裂长而直,这个避纹雕做的略显生硬。 又比如上图这个雕件,原皮壳上有三条沁有水草纹的皮纹,我根据皮纹走向和皮色的特点,拉出了一些仿古纹饰,把水草纹压在了线条下面,又保留了皮色的厚重感,这处做工就能够和雕件整体气韵相称,沧桑感十足。 在玉雕这个行当里,没有无缘无故的工艺,你能见到的每一根线条都有着精心考虑过的设计,如果一块料子完美无瑕,那我们一定会做成无事牌,而雕刻,正是为了处理原料上的瑕疵,可以说,合理的设计雕刻,是处理裂纹的唯一正途。2、 泡油煮蜡。
泡油是将玉石放入水蜡、橄榄油、婴儿油等液体中,让液体沁入裂纹内部,从而在视觉上令裂纹“消失”,上图这块籽玉就带有一处明裂,两端明显泛白,可见解理面比较大,紫珑斋做一实验,将其放入水蜡中。 仅仅是二十四小时的浸泡,那处裂纹已经变得很不明显了,原本泛白的两端已经消失,如果再浸泡三天左右,此处裂纹会完全“消失不见”。
煮蜡,原本是打磨抛光后一道提升光泽感的工序,后来被很多居心不良者用来处理瑕疵,毕竟裂纹对玉器价格的影响是致命的。顾名思义,煮蜡就是将玉石放入煮开的石蜡当中,利用高温让石蜡会沁入裂纹,一段时间之后将玉石捞出冷却,原有的裂纹被凝固的石蜡填充,视觉上消失不见。关于煮蜡,我们做过一期视频,详情请复制链接:《百闻不如一见,煮蜡是个什么鬼?》http://www.giabbs.com/post/309272853
煮蜡是个技术活,用什么蜡,煮多长时间,事先要不要先泡油,温度控制在多少,都是有讲究的。技术高深的煮蜡者,能用一锅蜡把玉石一键美颜,而手艺不精的煮蜡者,能把好好的一块玉煮出万千碎裂,犹如毁容。 对于玉器上的裂,相信很多玉友都听商家说过这样的话:“这种小纹不要紧的,你戴时间久了它自己会愈合的”,此话无理,虽然和田玉如同有生命一般温润,但是并不会自己生长,如果裂纹戴时间久了会看不见,是因为人体分泌的油脂沁入裂隙,填补了内部的解理面,光线在其中折射顺畅的原因,这与人工煮蜡泡油是同一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