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二月初二龙抬头
兰眼抬露斜,石激悬流雪满湾;
莺唇映花老,五龙潜处野云闲;
金龙倾漏尽,暂收雷电九峰下;
玉井敲冰早,且饮溪潭一水间。
二月时节仲春以至,祥龙瑞首抬头高飞之势,应景发冰黄兰花双色翡翠大牌一块。
已去,谨赏。
每当二月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圱兲,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明代已见此俗。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