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坛

来一波回忆杀!

无事整理电脑,翻到一些从前的老照片,泛起了点点回忆,分享给大家。



△这一手料子,几年前在苏州家里的阳台上拍的,大多数都做了雕刻售出了,尚有几颗白籽没有动工。另外,左二那颗小籽被我做了手链籽。


图一:小锦的贴身神兽刚刚做好时候的样子。图二:大约是2017年左右吧,小神兽躺在白籽堆里。

十来年以前,偶尔还能碰到论箱卖的籽料,一箱子多少钱,这样。我那时候认识一个在上海开店的老板,每年都去和田,这么一箱子一箱子背料子回来。有一次,我去他店里,正赶上他背料子回来,箱子就平铺在柜面上,一整箱的手链籽,200元一个任挑,挑好了去他这里结算,他不看着,也不怕被偷,大概是成本着实便宜吧。

身价千万的阿达西们,吃两元一块的西瓜。这个市场繁荣的时候,一大批维族阿达西翻身发了财。

这个维族阿达西自我介绍的名字很短,中文发音是“油络嘻”,跟他买料子,你会发现,这真是一个又油滑、又活络、又嬉皮的家伙。至今,我还经常在苏州二楼原料市场看到他。

2017年至2018年左右,一批小白籽的合影。如今,这样的白籽已经越来越少见了,无论是原石还是成品,都已经是皮色料和黄沁的天下了。

那几年,买了很多小籽用来配串,很可惜,这些小籽陆陆续续都卖出了。

△除了配手串,还配项链,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背景除了电子秤外,左上角是很有年代感的三星手机。


△那些年买的做料。为了方便记录本钱,所以留的照片有很多,随便选了两张,那是一个买料子疯狂的年代。

△日常解料,“庖丁解牛”的解。解料的过程有时很刺激,尤其是料子成本很高的时候。


一块网红料。犹记得当年,在玉器城门口,一位维族阿达西和买家本人共同手捧一沓人民币,上面就放着这块料,此料33克,人民币的数量是六位数,轰动一时。

那一年,微信还没有诞生。玉石交易习惯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跟阿达西成交了一块五万多的料子,光数钱,就数了好久。

那些年,经常能在市场里看到各位“玉雕大师”的身影,比如,穿牛仔服的这位“逗”大师

那些年,小师傅们依然躲藏在相王弄的角落里兢兢业业地工作,比如,这位打了十几年孔的老张师傅。

那些年,这位老板除了买两块黑不溜秋的和田玉玩玩之外,还经常出境演讲。现在,他已经独自逍遥去了。

末了,想起小李同学的诗: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时光许我微凉,我许时光沧桑。
就这样吧。
网站温馨提示:
  • 请用淘宝或闲鱼标准流程交易,切勿直款(淘宝先款,直接汇款,微信直款,支付宝直款等等)。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
发布于 2021-04-30 13:04:07
回帖0 评论0 浏览 -

回帖

列表为空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