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坛

中西方关于珍珠的传说

珍珠的首要成份是碳酸钙,约占总量的82-93%。此外,珍珠还富含4-14%的角蛋白质和2-4%的水份,以及十几种氨基酸和28种微量元素,其间包罗硒、锗等抗衰物质。珍珠的硬度为3,比重为2.71,折射率为1.53-1.68,珍珠用谷令计量,1谷令约为0.0648克。珍珠晶体呈珠状或矛头状笔直摆放,构成放射状的珍珠层,在光线的效果下,这些放射状的珍珠层会发生虹彩光泽,即珠光。珍珠的价值取决于珍珠的巨细、圆度、光泽和形状,等等。 在西方的传说中,说法是美神维纳斯出生于贝壳中,当贝壳打开的时分,从她身上滴下来的露珠就变成了一粒粒晶亮剔透的珍珠。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波堤切利在《维纳斯的诞生》一画中,将女神置于一扇宏大的贝叶之上,从水底慢慢而出,女神抖落的水珠构成粒粒珍珠,洁白无瑕,晶亮耀眼。丹麦人将珍珠与美人鱼扯在一起,美人鱼怀念王子而不得,泪洒相思地,被看护在身边的贝母蚌收藏起来,时间长了,眼泪就变成颗颗珍珠。 在古印度,大家相信珍珠是由诸神用晨曦中的露珠变幻而成;波斯的神话则以为标志光亮和期望的珍珠,更是由诸神的眼泪变成;而罗马人索性将珍珠的构成与爱神维纳斯拉上联系,传说当爱神从充溢泡沫的蚝壳沐浴结束,走出来时,其身上滴下的水珠被爱神散发出的动人光泽凝聚成了亮光的珍珠。中国民间亦有“千年蚌精,感月生珠”、“露滴成珠”等说法。从神话到传说,珍珠一向被以为是诸神送给大地的礼物,事实上,除了以上天赏赐作解说外,也真难让人信任,一只普通如斯的蚌竟可孕育完满如斯的瑰宝。不过,现代科学标明,珍珠产于某些软体动物如白蝶贝、蛛母贝等珠蚌类(pearloyster),贝壳因异物进入壳内成为“珠胚”而构成珠状颗粒。这种珠状颗粒跟着年月流逝,就会因蚌分泌物的包裹而成为越来越大的珍珠。因而,一般来说,珠蚌越老,珍珠也越大,所以向来有“老蚌生珠”之说。 大约5000年前,古印度人开始把珍珠作为瑰宝,与宗教一同并称佛教七宝,在恒河文明中起初享有极高的名誉。和印度相同,中华民族也是世界上最早知道珍珠并使用珍珠的民族之一。《海药本草》称珍珠为真珠,意指珍珠至纯至真的药效功用。《尔雅》把珠与玉并称为“西方之美者”。秦昭王则把珠与玉并列为“器饰瑰宝”之首。儒家典籍《尚书·禹贡》中记载有“淮夷嫔珠”,阐明最迟在公元前2200年的夏禹年代,淮水夷水等地就现已呈现了淡水珍珠,并被列为其时有必要交纳的贡品。 一块未经雕刻的宝石,并不是宝贵的宝石,而从珠蚌中取出的优秀珍珠,不需揣摩,就是一件美丽的饰品。因而,一些宝石学者以为,珍珠可能是人类最早运用的装饰品。珍珠终究何时被大家发现,已无据可查,由于珍珠容易受损,所以古代珍珠很难撒播下来。地球上最早的珍珠,出土于距今2亿年前的匈牙利三叠纪地层中,直径仅为0.1mm;在德国中新世地层中发现的2000多万年前的一枚珍珠,其直径则为4mm。这些藏匿于远古贝壳体内的珍珠化石,在绵长的年月里,历经剧烈的地质运动,不只完好地坚持了珍珠亮光的质量,一同也保存了珍珠构成的隐秘。 珍珠晶亮凝重,圆润多彩,典雅纯真,被称为“宝石皇后”。世界宝石界还将珍珠列为六月生辰的幸运石,成婚十三周年和三十周年的纪念石。具有绮丽颜色和典雅气质的珍珠,标志着安康、纯真、赋有和美好,自古以来为大家所喜欢。
网站温馨提示: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
发布于 2012-10-13 09:15:34
回帖4 评论0 浏览 -

回帖

引用1楼 魔法灵猫 学习了
立即注册